• [  dùn sǎnɡ  ]
  • ㄉㄨㄣˋ ㄙㄤˇ
  • GBNM CCCM

顿颡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屈膝下拜,以额角触地。多表示请罪或投降。

引证解释

⒈  屈膝下拜,以额角触地。多表示请罪或投降。

《国语·吴语》:“句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及於难至,然后顿顙,虽有智者,又不能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监司创势家》:“长公为郡伯者,日扶服顿顙於邑令, 禾郡 为谚曰:‘有眼不曾见,太守跪知县。’”

国语辞典

⒈  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多行于请罪、投降之时。

《国语·吴语》:「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㧑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颡,争受职命。」

⒉  点点头。是登台时向观众打招呼的表示。

唐·白行简《李娃传》:「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

顿颡词语接龙

  • 1、1.《孟子.滕文公上》:"其颡有泚,睨而不视。"赵岐注:"颡,额也。泚,汗出泚泚然也。见其亲为兽虫所食,形体毁败,中心惭,故汗泚泚然出于额。"后因以"颡泚"表示心中惭愧﹑惶恐。
  • 2、1.咽喉的后部。
  • 3、1.额骨。
  • 4、1.额上冒汗。表示惭愧﹑惶恐。
  • 5、1.嗓子;喉咙。
  • 6、叫子1.置于人喉中吹的一种哨儿。
  • 7、子眼1.喉咙口;咽喉。
  • 8、推之履1.古代一种鞋头高出的履。
  • 9、桑柔1.指桑树的嫩叶。
  • 10、桑稼1.指农桑之事。
  • 11、桑间1.指桑间之咏。泛指淫靡之音。 2.指男女幽会之地。 3.桑林中。
  • 12、桑槿1.花木名。即朱槿。
  • 13、桑楺1.桑木制作的车轮。
  • 14、桑穑1.指农桑之事。
  • 15、桑椹1.即桑葚。 2.中药名。为桑葚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加蒸后晒干的制品。性寒味甘,能补肝益肾,滋阴养血,聪耳明目,止渴生津。
  • 16、桑实1.桑葚。
  • 17、桑枢1.以桑木为门的转轴。借指贫寒之家。语出《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
  • 18、桑经1.指《水经》。相传为汉桑钦所作,故称。
  • 19、桑井1.古代井田制度,五亩之宅,墙下植桑,因以"桑井"称乡里,家园。
  • 20、桑鸠1.即布谷鸟。
  • 21、桑菌1.即桑耳。木耳的一种。宋黄庭坚《上萧家峡》诗:"趁虚人集春蔬好,桑菌竹萌烟蕨芽。"一说为桑椹。
  • 22、桑孔1.汉代著名理财家桑弘羊与孔仅的并称。
  • 23、桑梨1.果名。梨之一种。
  • 24、桑里1.即桑梓。故乡。

顿颡的相关查询

顿颡的意思解释、顿颡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