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ō zhī  ]
  • ㄙㄨㄛ ㄓ
  • SCW XKW

梭织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穿梭往来。

引证解释

⒈  谓穿梭往来。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省会岁事》:“彼此如猎者交错於道,梭织中衢,日昃不反。”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况本将军飭目带兵,昼夜梭织巡查,该地方必无抢夺等患。”

梭织(suo zhi)同音词

  • 1、索知[suǒ zhī ]

    1.尽知。

  • 2、琐质[suǒ zhì ]

    1.卑微的资质,也指资质卑微的人。 2.犹贱躯。

  • 3、琐秩[suǒ zhì ]

    1.犹小官。

  • 4、琐智[suǒ zhì ]

    1.犹言小聪明。

  • 5、所之[suǒ zhī ]

    1.所去的地方。

  • 6、所知[suǒ zhī ]

    1.所知道的;知道。 2.相识的人;要好的人。

  • 7、所职[suǒ zhí ]

    1.所任的职务。

  • 8、所止[suǒ zhǐ ]

    1.所居之地。 2.所到之地。

  • 9、所至[suǒ zhì ]

    1.所致,使其然。 2.结局。

  • 10、所致[suǒ zhì ]

    1.达到的;得到的。

梭织词语接龙

  • 1、1.织有贝壳花纹的绵。
  • 2、1.织作丝织品。亦指已织成的丝织品。
  • 3、1.用纱﹑线等依照织物原有的经纬交织规律把破处补好。 2.指编织补缀。
  • 4、1.用织机将棉纱或丝缕织成布帛。 2.指已织成的布匹。
  • 5、1.古代名贵的丝织物。以彩丝及金缕交织出花纹图案,汉以来一般为帝王公卿大臣所服用。一说出自西域。
  • 6、1.即织室。
  • 7、1.指从事纺织劳动的妇女。 2.指织女星。
  • 8、1.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亦谓用手工编织出带有花纹的编织物。
  • 9、1.一种工艺美术品。将罗纹纸剪成片﹑条,织成山水﹑人物﹑花鸟等。明代即已流行,并视为珍品。嘉靖时抄没严嵩财产中即有"纸织"名目。
  • 10、1.织造工具。其作用为将经线与纬线按一定规律织成布帛。《艺文类聚》卷六五有晋杨泉《织机赋》。 2.织作布帛。
  • 11、1.织布与缉麻。指纺绩织纴等女工之事。
  • 12、1.织绢。
  • 13、1.用金丝织出图案的珍贵织物。古代多用作朝服。
  • 14、1.织作锦缎。 2.见"织锦回文"。 3.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参见"织锦缎"。 4.一种丝织画幅。有彩色和单色两种,为杭州﹑成都等地特产的工艺美术品。
  • 15、1.用麻﹑草﹑丝﹑革等为材料编织鞋子。
  • 16、1.见"织络"。
  • 17、1.织作布帛。
  • 18、1.罗织。谓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 19、1.亦作"织路"。谓奔走往来,犹如穿梭织布。 2.指操织事之宫女。
  • 20、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张守节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寶。"后衍化为神话人物。 2.《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汉班固《西都赋》:"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
  • 21、1.用兽毛织成的呢毡之属。
  • 22、1.编蒲为席。《左传.文公二年》:"﹝臧文仲﹞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注:"家人贩席,言其与民争利。"后即用作为政不仁与民争利之典故。
  • 23、1.亦作"织纴"。 2.指织作布帛之事。 3.指织布帛的工人。
  • 24、1.汉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等织造之机构。织室在未央宫,分设东﹑西织,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属少府。成帝时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2.指织女织作处。

梭织的相关查询

梭织的意思解释、梭织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