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é shān  ]
  • ㄐ一ㄝˊ ㄕㄢ
  • AB MMGJ

节删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将文字中的某些部分予以删除。

引证解释

⒈  将文字中的某些部分予以删除。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思辨录辑要>有旧本》:“清恪公 之重刻书中,颇有节删处,各条标目俱省,原增书文等三类亦裁去。”
张元济 《涉园序跋集录·史记》:“明 人刊书武断最甚,余尝以是刻与监本对勘,《集解》全删者四百九十九条,节删者三十五条;《索隐》全删者六百一十三条,节删者一百二十二条。”

节删(jie shan)同音词

  • 1、讦讪[jié shàn ]

    1.谓直言不讳地指斥君上过错。

  • 2、羯膻[jié shān ]

    1.羊臊气。

  • 3、介山[jiè shān ]

    1.山名。在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春秋晋介之推隐居此山,故名。 2.山名。在山西省闻喜县。

  • 4、痎痁[jiē shān ]

    1.泛指疟疾。亦指疟疾发作。

  • 5、节芟[jié shān ]

    1.删节。

  • 6、界山[jiè shān ]

    两国或两地区分界的山。

节删词语接龙

  • 1、1.谓经过删除,取其精要。
  • 2、1.删掉;除去。如:删去第三段。
  • 3、1.删改润色。
  • 4、1.删除省略。
  • 5、1.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
  • 6、1.删削捡取。
  • 7、1.孔子删订《尚书》之说。据《尚书璇玑钤》称:孔子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至秦穆公为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其中一百零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又据《史记.伯夷列传》司马贞索隐引《尚书纬》云:孔子得帝魁之《书》三千三百三十篇,删定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汉之刘歆﹑班固﹑扬雄,唐之孔颖达等均尊信孔子删《书》之说,以为《尚书》源于古代史官,经孔子删次成书。但此说后世多有疑议,认为《书纬》及司马贞所引《尚书纬》之说不足据。宋林之奇《尚书集解》称"此说不然"。清顾炎
  • 8、1.相传孔子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后以"删述"谓著述。
  • 9、1.删除淘汰。
  • 10、1.删除。
  • 11、1.删除冗繁使之洗练。
  • 12、1.犹删除。常指文字。
  • 13、1.删改修订。
  • 14、1.谓删改繁冗而使叙述精要。
  • 15、1.加以删削,留取精要。
  • 16、1.削除;剪除。 2.犹删除。
  • 17、1.削除;铲除。
  • 18、1.删除更改。
  • 19、1.删削使精简。
  • 20、1.修改使正确。
  • 21、1. 修整治理。2.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 22、1.删改撰述。
  • 23、1.修改撰述。
  • 24、1.书籍经过删节的版本。

节删的相关查询

节删的意思解释、节删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