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ǔ shǔ  ]
  • ㄅㄨˇ ㄕㄨˇ
  • PUH LFTJ

补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补任官职。

引证解释

⒈  补任官职。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入居宫中;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

补署(bu shu)同音词

  • 1、不殊[bù shū ]

    1.没有区别;一样。 2.谓身首尚未分离。指自杀未死。 3.未绝。

  • 2、不淑[bù shū ]

    1.不善;不良。 2.吊问之词。犹言不幸。

  • 3、不熟[bù shú ]

    1.谓谷物歉收。 2.食物未煮熟。 3.不熟习;不熟悉。 4.表示程度不深。

  • 4、不树[bú shù ]

    1.不植树。

  • 5、不数[bú shù ]

    1.数不清;无数。

  • 6、卜数[bǔ shù ]

    1.占卜等类术数。

  • 7、不属[bù shǔ ]

    1.不及。 2.不连接。 3.不专注。

  • 8、部署[bù shǔ ]

    安排;配置:部署兵力|战斗部署|战略部署。

  • 9、补述[bǔ shù ]

    1. 在已经说过的某物后增补内容。如:让我再补述一个例子。

  • 10、捕书[bǔ shū ]

    1.清代地方衙门专管缉捕的书吏。

补署词语接龙

  • 1、1.谓授职拜官。
  • 2、1.开列姓名﹐张榜示人。
  • 3、1.题字于碑额。
  • 4、1.泛指官署。
  • 5、1.记录。
  • 6、1.署名于章奏。
  • 7、1.签署劵约。
  • 8、代理或兼任官职:署理五河县事|上头委派人来署理。
  • 9、1.在书信﹑文稿或文件上签上或打印上名字。
  • 10、1.本官出缺﹐由他官暂代其职。
  • 11、1.暂摄原任。
  • 12、1.代理或兼摄。
  • 13、1.处理公事或代理职事。
  • 14、1.在文件末尾签署。
  • 15、1.在文书上题署官衔。
  • 16、1.在文书上签名﹐押字。
  • 17、1.谓上书议事。因上书须署名﹐故称。
  • 18、1.代理官职。旧时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
  • 19、1.谓任用官吏。
  • 20、1.即薯蓣。通称山药。
  • 21、1.署理官职。
  • 22、1.部署设置。常指选用官吏。
  • 23、1.署印。因官印皆刻篆文﹐故名。
  • 24、1.在文书上签名。因签名是为了防止作伪﹐字亦常为行草书﹐故亦名押字或画押。

补署的相关查询

补署的意思解释、补署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