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í ké  ]
  • ㄌ一ˊ ㄎㄜˊ
  • XEJ FPW

蠡壳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贝类的壳。加工成透明薄片,可装窗格。

引证解释

⒈  贝类的壳。加工成透明薄片,可装窗格。

清 黄景仁 《夜起》诗:“鱼鳞云断天凝黛,蠡壳窗稀月逗梭。”

蠡壳(li ke)同音词

  • 1、吏科[lì kē ]

    1.官署名。明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属通政司,清属都察院。

  • 2、吏课[lì kè ]

    1.对官吏政绩的考核。

  • 3、力克[lì kè ]

    1.奋力战胜。

  • 4、理科[lǐ kē ]

    教学上对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学科的统称。

  • 5、立刻[lì kè ]

    副词,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马上:请大家~到会议室去ㄧ同学们听到这句话,~鼓起掌来。

  • 6、梨颗[lí kē ]

    1.亦作"梨颗"。 2.梨子。因其呈颗状,故称。

  • 7、离珂[lí kē ]

    1.指离人乘的马匹。珂﹐马勒饰品。唐杜甫《春宿左省》诗有"因风想玉珂"句﹐后因以借指马。

  • 8、离客[lí kè ]

    1.离家外出的人。

  • 9、例课[lì kè ]

    1.按常规征收的税赋。

蠡壳词语接龙

  • 1、1.指贝类﹑介类等有壳动物。
  • 2、1.用以称有壳的海贝。指蛤蜊。 2.用以称有壳的海贝。指贻贝。通常指其肉﹐俗称淡菜。
  • 3、1.带硬壳的果品。
  • 4、1.亦作"殻殻"。 2.诚笃貌。 3.中空貌。 4.象声词。
  • 5、1.即架子猪。
  • 6、1.犹壳族。
  • 7、1.硬封面。
  • 8、1.有机化合物。无色无定形的固体﹐质地坚硬﹐有弹性﹐是构成昆虫的皮和甲壳动物的甲壳的主要物质。
  • 9、1.亦作"殻子"。 2.外壳。 3.躯壳。 4.方言。不带冷盘的和菜。
  • 10、郎猪〈方〉架子猪。
  • 11、漏子1.佛教语。指人的躯壳。
  • 12、毼鸡1.即鹖鸡。毼﹐通"鹖"。鸟名。似雉﹐善斗。
  • 13、蚵蚾1.动物名。蟾蜍类。明刘基《郁离子.鲁般》:"蟾蜍游于泱瀼之泽,蚵蚾以其族见,喜其类已也,欲与俱入月。"一说,蟾蜍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蟾蜍》。 2.?虫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虫》。
  • 14、磆碌1.犹咕噜。带不满情绪的小声说话。 2.滚动。
  • 15、勀剥1.苛刻。勀,同"克"。
  • 16、勀己1.克制自己。勀,同"克"。
  • 17、客邦1.指外国。
  • 18、客帮1. 过去对从外地成伙来本地做生意的商贩的称谓。
  • 19、客边1.犹客中。 2.犹言客人或外地人。
  • 20、客窆1.葬埋于他乡。
  • 21、客殡1.殡殓于外地。
  • 22、客鬓1.旅人的鬓发。
  • 23、客兵1.由外地流寓于本地的人组成的军队。 2.由外地调来的军队。 3.指战争中从外地来主动进攻的一方。
  • 24、客舱船或飞机中用于载运旅客的舱。

蠡壳的相关查询

蠡壳的意思解释、蠡壳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