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ué xiào  ]
  • ㄒㄩㄝˊ ㄒ一ㄠˋ
  • IPB ERRT

学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学校。

⒉  犹教化。

引证解释

⒈  学校。

南朝 齐武帝 《兴学诏》:“《春秋国语》云:‘生民之有学斆,犹树木之有枝叶。’果行育德,咸必由兹。”
北魏 刘芳 《立学表》:“夫为国家者,罔不崇儒尊道,学斆为先。”
唐 刘禹锡 《许州文宣王新庙碑》:“鲁 有泮林,鸟革其音, 许 崇学斆,民説其教。”

⒉  犹教化。斆,一本作“斅”。

宋 曾巩 《相制二》:“礼义廉耻,闕而不思;朋党比周,靡然成俗。任之以学斆,而败官以墨者方兴;起之以赴功,而便文自营者滋出。”

学斆(xue xiao)同音词

  • 1、泬漻[xuè xiào ]

    1.见"泬寥"。

  • 2、削消[xuē xiāo ]

    1.削弱耗散。

  • 3、削小[xuē xiǎo ]

    1.谓将封邑分小。 2.犹瘦小。

  • 4、谑笑[xuè xiào ]

    1.用诙谐的话开玩笑。 2.戏弄嘲笑。

  • 5、学校[xué xiào ]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起源于奴隶社会。中国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在开始产生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以后的学校一般称为学。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中称为学堂,1912年的学制中改称为学校。

  • 6、学斅[xué xiào ]

    1.见"学斆"。

  • 7、雪筱[xuě xiǎo ]

    1.即新竹。因竹上有浓厚的白粉﹐故称。

学斆词语接龙

  • 1、1.同"效颦"。
  • 2、学相长1.谓教与学相互促进。
  • 3、謼服1.啼号。一说为啼呼服罪。
  • 4、嗃嗃1.严酷貌。
  • 5、嗃唠1.象声词。对家畜之类的呼唤声。
  • 6、熇焚1.犹枯焦。
  • 7、熇熇1.炽盛貌。 2.炽热貌;炽烈貌。 3.兴盛貌。
  • 8、熇赫1.炽盛。
  • 9、熇竭1.干涸。
  • 10、熇厉1.炎热。
  • 11、熇然1.炽热貌。
  • 12、熇暑1.酷热。
  • 13、熇燥1.干燥。
  • 14、熇蒸1.热气升腾。引申为酷热。
  • 15、鵁鶄1.即池鹭。
  • 16、鵁衔1.谓鵁鶄之子衔其母翅而飞。
  • 17、漻泪1.水流疾貌。
  • 18、漻漻1.旷远貌。 2.冰冻貌。 3.清澈貌。
  • 19、漻澥1.小水流。
  • 20、漻泬1.空旷虚静貌。
  • 21、睄窕1.昏暗;幽深。
  • 22、颵颵1.风声。
  • 23、橚矗1.竹﹑木长直貌。
  • 24、橚爽1.草木茂盛貌。

学斆的相关查询

学斆的意思解释、学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