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ínɡ chí  ]
  • ㄌ一ㄥˊ ㄔˊ
  • UFW RFF

凌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凌迟。

引证解释

⒈  凌迟。参见“凌迟”。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太公 令建法场,凌持碎剐,此人是谗臣 费仲 兄也。”

⒉  淩持:折磨。

《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终日凌持,多般捶拷。”

国语辞典

⒈  一种古代的酷刑。先将犯人肢体斩断,后割咽喉处死。元·郑光祖也作「凌迟」、「陵迟」。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八出》:「你好忘恩义,李琼梅,到阴司万剐凌持。」
《周公摄政·第三折》:「事既该十恶大逆,罪合当剐凌持。」

凌持(ling chi)同音词

  • 1、零吃[línɡ chī ]

    1.零食﹐小吃。

  • 2、灵螭[línɡ chī ]

    1.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龙为四灵之一﹐故称。

  • 3、灵池[línɡ chí ]

    1.池的美称。 2.道家语。指心灵。

  • 4、凌迟[línɡ chí ]

    也作“陵迟”。又称“剐刑”。古代一种最残酷的死刑。《宋史·刑法志》记载:凌迟者,先断其肢体,然后割断其喉咙。

  • 5、陵迟[línɡ chí ]

    见“凌迟”(230页)。

  • 6、陵持[línɡ chí ]

    1.磨难。

  • 7、陵遟[línɡ chí ]

    1.衰颓。

  • 8、陵斥[línɡ chì ]

    1.侵凌﹔侵犯。

  • 9、詅痴[línɡ chī ]

    1.见"詅痴符"。

  • 10、龄齿[línɡ chǐ ]

    1.年龄。

凌持词语接龙

  • 1、1.持物寄人。
  • 2、1.保持家业。 2.主持家务。
  • 3、1.坚守。
  • 4、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2.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3.保持节操。
  • 5、1.遵行戒律
  • 6、1.执笔,执笔为文。
  • 7、1.见"持辩"。
  • 8、1.亦作"持辨"。 2.辩论。
  • 9、1.执手告别。
  • 10、1.手握兵器。 2.带兵。
  • 11、1.佛教语。托钵。 2.引申为行脚。
  • 12、指持有证券,不买也不卖,待机行事。
  • 13、1.执持。 2.操守。
  • 14、1.提倡。
  • 15、1.犹掣肘,阻碍。
  • 16、1.犹豫。
  • 17、1.庄重貌。
  • 18、1.手持算筹。多指理财或经商。
  • 19、1.手持兵刃刺杀。 2.执持名帖。
  • 20、1.执法。
  • 21、1.守其本分。
  • 22、1.扶持。
  • 23、1.守孝,服丧。
  • 24、1.《汉书.王欣传》:"武帝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群起,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后以"持斧"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

凌持的相关查询

凌持的意思解释、凌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