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hán  ]
  • ㄅ一ˋ ㄏㄢˊ
  • NK PAW

避寒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御寒;免受寒冷。

⒉  天气寒冷时移居温暖之地。

引证解释

⒈  御寒;免受寒冷。

《素问·移精变气论》:“往古人居禽兽之閒,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汉 陆贾 《新语·本行》:“豆饭菜羹,不足以接馁;二三子布弊褞袍,不足以避寒。”
唐 韦应物 《趋府候晓呈两县僚友》诗:“立马频惊曙,垂帘却避寒。”

⒉  天气寒冷时移居温暖之地。

《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则避寒,入 蜀 为佣。”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故夷人冬则避寒入 蜀,庸赁自食。”

国语辞典

⒈  离开寒地,移居暖处。

《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传》:「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

避暑

英语翻译

to escape the cold by going on a winter holiday

避寒(bi han)同音词

  • 1、鄙悍[bǐ hàn ]

    1.粗野强悍。

  • 2、鼻鼾[bí hān ]

    1.熟睡时鼻子打呼噜的声音。

  • 3、碧汉[bì hàn ]

    1.银河。亦指青天。

  • 4、蔽扞[bì hàn ]

    1.亦作"蔽捍"。 2.屏障;屏藩。 3.遮拦;护卫。

  • 5、蔽捍[bì hàn ]

    1.见"蔽扞"。

  • 6、罼罕[bì hǎn ]

    1.捕鸟的网。 2.亦作"罼?"。古代帝王出行时前导的仪仗。

  • 7、逼汉[bī hàn ]

    1.迫近云天。形容很高。

  • 8、笔翰[bǐ hàn ]

    1.毛笔。 2.指写作﹑著述。亦指写作﹑著述的才能。 3.指书画诗文作品。

  • 9、避捍[bì hàn ]

    1.躲避和防御。

避寒词语接龙

  • 1、1.明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
  • 2、1.贫苦的读书人。
  • 3、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2.凄凉的声音。
  • 4、湿1.亦作"寒湿"。 2.寒冷潮湿。
  • 5、1.寒冷的岩石。 2.即卤碱。入中药,味苦,性寒。主治大热消渴等。
  • 6、1.唐诗僧寒山和拾得的并称。
  • 7、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有的地区清明叫寒食。
  • 8、〈书〉贫穷的读书人。
  • 9、1.谓秋冬的物候。 2.过冬之事。
  • 10、1.严寒的威力。
  • 11、1.贫寒人家。
  • 12、1.形容诗的风格冷峻艰涩。
  • 13、1.寒天生长的蔬菜;冬天食用的蔬菜。
  • 14、①冷和热:~表。 ②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易节丨经历了十五个~才完成这部书稿。
  • 15、1.寒凉的云气。
  • 16、1.见"寒燠"。
  • 17、1.微薄的赠品。
  • 18、1.寒贱疲赖。
  • 19、1.寒微卑贱。
  • 20、1.中医指关节疼痛而皮肤表面无红﹑热等症状的病。也叫痛痹。
  • 21、1.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寒凉的碧空。 2.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丛丛浓密的绿荫。 3.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清冷的湖水。
  • 22、1.清凉皎洁的璧玉。多喻指月亮。
  • 23、1.寒冷的大风。
  • 24、1.一种鳖肴。

避寒的相关查询

避寒的意思解释、避寒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