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ǎo yǎo  ]
  • 一ㄠˇ 一ㄠˇ
  • KU KU
  • AA式

咬咬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鸟鸣声。

引证解释

⒈  鸟鸣声。

《文选·袮衡<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李善 注引《韵略》:“咬咬”
,鸟鸣也。音交。 唐 李山甫 《方干隐居》诗:“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清和况復值佳月,翠树好鸟鸣咬咬。”
清 朱彝尊 《曹先生溶挽诗六十四韵》:“潮来鸡喔喔,日出鸟咬咬。”

国语辞典

⒈  状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

《文选·祢衡·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咬咬(yao yao)同音词

  • 1、眑眑[yǎo yǎo ]

    1.幽静貌。

  • 2、窅窅[yǎo yǎo ]

    1.隐晦貌;幽暗貌。 2.遥远貌。 3.深邃貌。 4.象声词。

  • 3、遥遥[yáo yáo ]

    1.形容距离远。 2.形容时间长。 3.形容摇摆不定的样子。

  • 4、摇摇[yáo yáo ]

    1.心神不定貌。 2.摆动﹑摇曳貌。 3.远貌。

  • 5、窈杳[yǎo yǎo ]

    1.幽远貌。

  • 6、窈窅[yǎo yǎo ]

    1.幽深貌。

  • 7、窈窈[yǎo yǎo ]

    1.深冥貌;幽暗貌。

  • 8、妖妖[yāo yāo ]

    1.美盛貌。

  • 9、曜曜[yào yào ]

    1.光明显赫貌。 2.迅疾貌。

  • 10、夭夭[yāo yāo ]

    1.美盛貌。 2.和舒貌;和睦貌。 3.嫩弱貌。

咬咬词语接龙

  • 1、1.搬弄是非。 2.拗口。不顺口。 3.烟嘴。
  • 2、1.谓受审或遭诘问时牵扯诬陷他人。
  • 3、1.攀扯,牵连。
  • 4、1.对女性的詈词。
  • 5、1.旧时北方京津等地立春日有吃春饼和生萝卜的习俗,称为"咬春"。
  • 6、1.谓话说得十分肯定。
  • 7、1. 指表面凸凹不平的物件,相互接触卡住。
  • 8、1. 动物打架。
  • 9、1.颊部的咀嚼肌。 2.喻指韧性。
  • 10、1.咀嚼。比喻精心琢磨,反复玩味。 2.指趣味;回味。
  • 11、1.咬。比喻缠住不放,再三恳求。
  • 12、1.旧时北方京津等地于立秋日有食瓜的习俗,称为"咬秋"。
  • 13、1.指某一牲畜常与同类争斗。多比喻某个人爱同周围的人闹纠纷。
  • 14、[]1.指牲畜在群体中常和别的牲畜争斗。2.比喻某个人爱跟周围的人闹纠纷。如:我几次因他咬群儿,口嘴伤人,也要打他哩!——《金瓶梅》。
  • 15、1.指说话时舌尖常接触牙齿,发音不清。
  • 16、1.咬。
  • 17、1.棘手,难办。
  • 18、1.咬字吐音,发音。
  • 19、1.指俚俗靡曼的音乐。
  • 20、1.比喻乏味。
  • 21、1.紧咬牙根。形容愤怒至极或下定决心。 2.用以形容忍受住痛苦或磨难。 3.谓口齿尖利,不服帖。 4.熟睡中牙齿相磨发声。常由消化不良等疾病所引起。
  • 22、1.鸟鸣声。
  • 23、1.古代谓茶汤烹至沸腾,茶沫与茶器边缘相凝而不溢出的程度,为咬盏。
  • 24、1.戏曲﹑曲艺术语。也叫吐字。指演唱或念白中,准确地将字的声母和韵母读出,使近听不刺耳,远听不含混。是戏曲﹑曲艺演员的基本技巧之一。

咬咬的相关查询

咬咬的意思解释、咬咬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