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ǎn tónɡ  ]
  • ㄉㄢˇ ㄊㄨㄥˊ
  • EJ QMGK

胆铜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我国古代用水冶法取得的一种铜合金。因所用为胆矾水,故称;因亦称此法为胆铜法。魏晋示炼丹术盛行,已有此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技术的先声。宋为铸钱需要,此法更为兴盛。元明后始见废止。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用水冶法取得的一种铜合金。因所用为胆矾水,故称;因亦称此法为胆铜法。 魏 晋 示炼丹术盛行,已有此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技术的先声。 宋 为铸钱需要,此法更为兴盛。 元 明 后始见废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三·铜铁铅锡坑冶》:“坑皆有胆铜者,盖以铁为片,浸之胆水中,后数十日即成铜。”
《宋史·食货志下二》:“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刮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 饶州 兴利场,信州 铅山场 各有岁额,所谓胆铜也。”

胆铜(dan tong)同音词

  • 1、丹童[dān tónɡ ]

    1.侍候方士炼丹的童子。

胆铜词语接龙

  • 1、1.见"铜驼"。
  • 2、1.铜制小球。《汉书.史丹传》﹕"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后用为深谙音律﹐乐技极精之典。 2.比喻清圆的诗句。
  • 3、1.谓坚固的围墙。
  • 4、1.铜制的乌形测风仪器。亦称相风乌。
  • 5、1.铜制的盥洗器。
  • 6、1."金铜仙人"的省称。
  • 7、线1.旧时指电报。
  • 8、1.见"铜像"。
  • 9、1.亦作"铜象"。 2.铜铸的神像或人像。 3.比喻为人供奉而无发言权的偶像。
  • 10、1.指铜的臭味。
  • 11、1.谓用铜嵌砌的纹彩。
  • 12、1.采铜的坑穴。
  • 13、1.铜制的鸭形香炉。
  • 14、1.见"铜牙弩"。 2.一种药石的名称。
  • 15、1.见"铜雀砚"。
  • 16、1.见"铜雀砚"。
  • 17、1.谓冶铜铸币。
  • 18、1.薄铜片。 2.借指茶盏。
  • 19、1.指铜制的候风地动仪。
  • 20、1.铜器的响声。形容洪亮的声音。
  • 21、1.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诸州刺史多用铜印﹐唐诸司﹑宋六部以下用铜印﹐清府﹑州﹑县皆用铜印。
  • 22、1.见"铜鱼符"。 2.借指太守的官职。
  • 23、1.即铜乌。
  • 24、1.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铜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河南有当五十的铜元﹐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

胆铜的相关查询

胆铜的意思解释、胆铜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