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ín zhǐ  ]
  • ㄌ一ㄣˊ ㄓˇ
  • OXXG HHG

麟止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武帝至雍获白麟,司马迁作《史记》于此处止笔。后以“麟止”指绝笔。

引证解释

⒈  汉武帝 至 雍 获白麟, 司马迁 作《史记》于此处止笔。后以“麟止”指绝笔。

《史记·太史公自序》:“於是卒述 陶唐 以来,至於麟止。”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武帝 获麟, 迁 以为述事之端。上纪 黄帝,下至麟止,犹《春秋》止於获麟也。”
《汉书·扬雄传下》:“及 太史公 记六国,歷 楚 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於经。”
宋 苏洵 《史论下》:“固 赞 汉 自创业,至麟止之间,袭蹈 迁 论,以足其书者过半。”

麟止(lin zhi)同音词

  • 1、林趾[lín zhǐ ]

    1.林木的根。

  • 2、廪秩[lǐn zhì ]

    1.俸秩;俸禄。

  • 3、赁值[lìn zhí ]

    1.租价。

  • 4、麟趾[lín zhǐ ]

    1.麟足。《汉书.武帝纪》﹕"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裊蹄以协瑞焉。'"颜师古注﹕"应劭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裊蹄以协嘉祉也……'武帝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蹄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郑玄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于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晋陆云《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唐陆贽《

  • 5、麟跱[lín zhì ]

    1.像麒麟一样跱立。形容孤高卓立。

  • 6、鳞栉[lín zhì ]

    1.犹言鳞次栉比。

  • 7、磷脂[lín zhī ]

    一类含磷酸的脂质。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有卵黄中的卵磷脂和神经组织中的脑磷脂等。同生物体的脂肪运转有关。动物的脑、肝、心、卵和植物种子含量较多。

  • 8、林植[lín zhí ]

    1.犹林立。形容盛多。

  • 9、林沚[lín zhǐ ]

    1.树林水洲。指幽深宜于赏玩隐遁之所。

  • 10、临职[lín zhí ]

    1.谓任职治事。

麟止词语接龙

  • 1、1.犹阻碍。
  • 2、1.谓制止暴戾行为。
  • 3、1.犹驻跸。指帝王止宿。
  • 4、1.顿兵扎营。
  • 5、1.停息。
  • 6、1. 止住步子,驻足不前;禁阻通行之词。如:闲人止步。
  • 7、1.驻扎。
  • 8、1.犹废置。 2.举措,行动。
  • 9、1.指军事上的失败之道。与"起道"相对。语出《六韬.明传》:"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
  • 10、1. 停止运动。如:止动阀。
  • 11、1.停留。
  • 12、1.阻止;抑制。
  • 13、1.宋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 14、1. 中止付款。
  • 15、1.停止干戈,平息战事。
  • 16、1.停止。语出《易.艮》:"《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
  • 17、1.停下来观看。 2.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Samatha(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Vipa?yan?(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着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
  • 18、1.终极;尽头。
  • 19、1.椎名。用以击柷止乐。
  • 20、1.亦作"止鉴"。 2.以止水为鉴。谓使心境平静纯洁。
  • 21、1.见"止监"。
  • 22、1.犹阻塞。 2.节制,抑制。
  • 23、1.结尾;终点。
  • 24、1.禁止。

麟止的相关查询

麟止的意思解释、麟止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