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ǐ xù  ]
  • ㄌ一ˇ ㄒㄨˋ
  • PYNN OC

礼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本谓礼仪的次序得以实现。语本《礼记·礼运》:“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孙希旦集解:“故君必正身立于无过之地,而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礼序而民治也。”又:“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孙希旦集解:“礼者,所行有节而不可乱,故言'序'。”后以“礼序”泛指礼仪制度。

引证解释

⒈  后以“礼序”泛指礼仪制度。

语本《礼记·礼运》:“故圣人参於天地,并於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
孙希旦 集解:“故君必正身立於无过之地,而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礼序而民治也。”
又:“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
孙希旦 集解:“礼者,所行有节而不可乱,故言‘序’。”
《后汉书·皇后纪序》:“及 周 室东迁,礼序凋缺。”

礼序(li xu)同音词

  • 1、离绪[lí xù ]

    1.惜别时的绵绵情思。

  • 2、戾虚[lì xū ]

    1.谓国空人绝。形容战祸之惨。戾,通"疠"。

  • 3、吏胥[lì xū ]

    〈书〉胥吏。

  • 4、隶胥[lì xū ]

    1.官府中的小吏。

  • 5、黎旭[lí xù ]

    1.黑暗与光明。

  • 6、里胥[lǐ xū ]

    1.指里长。

  • 7、里许[lǐ xǔ ]

    1.里面;里头。许,助词。

  • 8、理虚[lǐ xū ]

    1.犹理短。

  • 9、理恤[lǐ xù ]

    1.犹体恤。

  • 10、历序[lì xù ]

    1.历法。

礼序词语接龙

  • 1、文体名。序与跋的合称。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这类文章,古代多列于书后,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后来一般置于书前,称为“序”,而将置于书后的称为“跋”,也称“后序”。“序”、“跋”体例大致相同,合称“序跋文”。
  • 2、1.官员的班行位次。 2.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
  • 3、1.叙别,话别。
  • 4、1.排列宾客的位次。
  • 5、1.指官吏按常例升迁。
  • 6、1.等第,次序。
  • 7、齿1.按年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
  • 8、1.文体名。作者自叙的传记。以记述家世﹑生平为主,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序,亦写作"叙"。《史记》有《太史公自序》,《汉书》沿用其体,始称"叙传"。参阅唐刘知几《史通.序传》。
  • 9、1. 演说、表演或非戏剧的文学作品的序言或导言。
  • 10、1.谓依规律运行。 2.指按照次序。 3.编次。 4.依次论述。 5.泛指排列的次序。 6.时序;季节。
  • 11、1.犹次序。谓官秩品第。
  • 12、1.谓依名分确立。
  • 13、1.堂的东墙或西墙的南端近阶处。
  • 14、1.佛教经论,分序﹑正﹑流通三分。初为序分,述其经发生因由,即缘起部分。
  • 15、稿1.起稿,拟稿。
  • 16、1.列于诗歌集或组诗前的诗篇。常用以叙述事情之缘起,交代写作意图和暗示主题等。
  • 17、1.《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 18、1.排比其功绩。
  • 19、1.依次前进。 2.按规定的等级次第升迁。
  • 20、1.按等次授予官爵。 2.依爵位排列座次。
  • 21、1.鸿胪官之别称。职掌礼宾之事。
  • 22、1.谓分别高下排列。累,犹序。
  • 23、1.按品级站立。
  • 24、1.谓依次论述。 2.谓按某种标准排列。 3.犹档次。

礼序的相关查询

礼序的意思解释、礼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