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打彩”。
⒉ 旧称戏曲演至精采处观众向女演员投掷钱币。
⒊ 旧亦用以指狎客给妓女的缠头。
引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这几声簫,吹的我消魂,小生忍不住要打采了。”李家瑞 《北平风俗类徵·游乐》引 魏元旷 《都门琐记·<望江南>词》:“都门好,杂耍亦销愁。海鹤先编金叶子,香狸乱舞玉搔头。打采赌风流。”王冠亚 《严凤英传》三:“即使这样,班子仍然很穷,这就要靠‘打彩’挣一点外快。‘打彩’就是戏唱到一半,在有悬念的地方突然停下来,插上几个演员,唱着‘彩腔’,舞着手绢,扭着舞步,向观众讨彩(即讨彩钱,类似化装行乞)。”
1.亦作"达材"。亦作"达财"。 2.使之通达﹑成才。 3.通达事理的人。
1.见"达才"。
1.见"打采"。
1.堪当重任之才;学识很高的人。
1.出众的才能。 2.指才能出众的人。
1.古代天子祭日所穿的礼服。 2.犹言运道好。
1.酒席中后上的大碗的菜﹐如全鸡﹑全鸭﹑肘子等。 2.泛指酒席。 3.旧称西餐。
1.大龟。
打采的意思解释、打采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