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àn lì  ]
  • ㄓㄢˋ ㄌ一ˋ
  • HKA SSU
  • 动词

战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战抖。

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战栗。

tremble; shiver;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战慄”。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

《论语·八佾》:“使民战栗。”
朱熹 集注:“战栗,恐惧貌。”
《战国策·楚策四》:“襄王 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慄。”
《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陈夫人 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赵芥堂》:“时天寒风雪交作,乡民解衣裸体,傴僂战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六章:“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

国语辞典

⒈  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晋·羊祜〈让开府表〉:「智力不可强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栗,以荣为忧。」也作「颤栗」。

《三国演义·第三回》:「厉声问:『天子何在?』帝战栗不能言。」

哆嗦 恐惧 寒战 觳觫 惊怖 战抖 颤抖

战栗(zhan li)同音词

  • 1、颤栗[zhàn lì ]

    1.亦作"颤栗"。 2.发抖;哆嗦。

  • 2、战力[zhàn lì ]

    1.勇力;战斗能力。 2.犹战功。

  • 3、战例[zhàn lì ]

    1.战役或战斗的实例。

  • 4、蘸立[zhàn lì ]

    1.踮起脚跟站立。

  • 5、瞻礼[zhān lǐ ]

    1.瞻仰礼拜。 2.指基督教﹑天主教徒的宗教节日,又称礼拜。

  • 6、站立[zhàn lì ]

    1.立﹐久立。

  • 7、毡笠[zhān lì ]

    1.亦作"毡笠"。 2.毡制的笠帽。

  • 8、占理[zhàn lǐ ]

    1. 有道理;合情合理。如:谁占理就向着谁。

  • 9、展礼[zhǎn lǐ ]

    1.犹行礼,施礼。

  • 10、展力[zhǎn lì ]

    1.犹效力,效劳。

战栗词语接龙

  • 1、把手指弯曲起来打人头顶叫凿栗暴或打栗暴:头上挨了几个~。也说栗凿(lìzáo)。
  • 2、1.牛犊,其角小如栗,故名。比喻少年。
  • 3、1.栗子的外壳。
  • 4、1.栗壳与栗肉之间的薄皮。可入药。
  • 5、1.指栗花。跗,花萼的基部,代指花。
  • 6、1.谓栗子成熟后,栗果从刺苞中迸出。喻转机。
  • 7、1.栗子。栗子除去外壳而肉色黄,故称。
  • 8、1.相传周代下见上登阶之礼的一种。栗,通"历"。
  • 9、1.象声词。
  • 10、1.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晋陶潜曾居于此。
  • 11、1.坚实有文理。
  • 12、①戒备、畏惧的样子:栗栗危惧|战战栗栗|懔懔栗栗。 ②颤抖的样子:栗栗而动。
  • 13、1.栗烈。栗,通"凓"。
  • 14、凛冽。形容严寒:寒气栗烈。
  • 15、1."黄栗留"的省称,即黄莺。
  • 16、1.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在女娲氏之后。
  • 17、1.谨严,缜密。
  • 18、1. 栗树的轻而纹理粗的木材。
  • 19、1.栗子的外刺苞。
  • 20、1.惶恐而恳切。
  • 21、〈书〉战栗的样子。
  • 22、1.敬谨貌。
  • 23、1.谓具有令人战栗的锐气。
  • 24、像栗子皮那样的颜色。

战栗的相关查询

战栗的意思解释、战栗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