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ú zuò  ]
  • ㄈㄨˊ ㄗㄨㄛˋ
  • PYG ETHF

福胙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祭祀所用的肉类。

引证解释

⒈  祭祀所用的肉类。

汉 王充 《论衡·语增》:“使 文王、孔子 因祭用酒乎,则受福胙不能厌饱。”
宋 苏辙 《免南郊加恩表》:“福胙既均於在列,名器岂宜以假人?”
《宋史·礼志四》:“宣制毕,宰臣百僚贺於楼下,赐百官福胙,及内外致仕文武升朝官以上粟帛羊酒。”

福胙(fu zuo)同音词

  • 1、趺坐[fū zuò ]

    〈书〉佛教徒盘腿端坐,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

  • 2、趺座[fū zuò ]

    1.亦作"趺坐"。 2.碑刻等的底座。

  • 3、扶佐[fú zuǒ ]

    1.辅佐。

  • 4、黼座[fǔ zuò ]

    1.帝座。天子座后设黼扆,故名。 2.借指天子。

  • 5、福祚[fú zuò ]

    1.福禄;福分。 2.指福利。 3.赐予福禄。

  • 6、府佐[fǔ zuǒ ]

    1.指高级官署中的佐治官吏。 2.特指知府的佐贰官。

  • 7、傅左[fù zuǒ ]

    1.陈述证实。

  • 8、辅佐[fú zuǒ ]

    协助:~朝政。

  • 9、辅祚[fǔ zuò ]

    1.犹辅佐。

  • 10、复作[fù zuò ]

    1.汉刑律名。亦指按其刑服劳役的妇女。犯者不服刑具,刑期一年。 2.再来写。 3.复发,再发。

福胙词语接龙

  • 1、1.祭祀的酒席。
  • 2、1.福及子孙。因指有国﹑有天下者子孙相继。
  • 3、1.赐以祭肉﹐赠以束帛﹐表示亲近。
  • 4、1.古称祭祀完毕后所馀的酒肉。
  • 5、1.谓主人饮食之俎。胙﹐东阶﹐主人之位。俎﹐古代祭祀宴飨时陈置牲口之具。胙﹐通"阼"。 2.古代祭祀时陈置祭肉之俎。
  • 6、1.旧时歌颂帝王之词。谓有天下者之德。
  • 7、1.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宾主相见﹐以东阶为主人迎宾登堂之地。胙﹐通"阼"。
  • 8、1.祭祀时供神的肉。
  • 9、1.指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
  • 10、土分茅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 11、酢败1.谓酒﹑乳等饮料发酸败坏。
  • 12、酢报1.报答。
  • 13、酢菜1.二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叶椭圆或卵圆形,茎膨大成瘤状,可食。用此茎加香料﹑辣椒等,腌制成副食品,为四川名产之一,现各地均有之。原产尼泊尔,唐代传入我国。通称榨菜。
  • 14、酢酬1.宾主相互敬酒。
  • 15、酢浆1.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
  • 16、酢酒1.即醋酒,苦酒。
  • 17、酢爵1.古时客人用以回敬主人的酒具。
  • 18、酢母1.即酿酒﹑醋用的酵母。早期称作酢母。能诱起含糖及淀粉类的物质发酵变酸。
  • 19、酢器1.盛着醋的器皿。
  • 20、酢歰1.谓味道又酸又涩。歰,同"涩"。
  • 21、酢伪1.欺诈。酢,通"诈"。
  • 22、酢味1.酸味。
  • 23、酢酨1.即醋。
  • 24、柮枂1.柱端木,即斗栱之类的木构件。

福胙的相关查询

福胙的意思解释、福胙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