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平息,止息。
引《后汉书·陈蕃传》:“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羣贼弭息矣。”《宋书·礼志一》:“今戎事弭息,唯此为大。”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赦已往之过尤,锡将来之福庆,三灾弭息,九厄蠲消。”王闿运 《储玟躬传》:“湖南 边 苗 蛮 界 五岭 间,民气震动,以无衅得弭息之。”
1.驻锡。谓云游的僧人住止于某地。锡,僧人所用之锡杖。
1.古时为已死帝王用蜂蜡制成的玺印。为殉葬的明器。
1.指浮靡的文风。
1.举止失措貌。
1.细小。
1.两眼微合成缝的样子。
1.亦作"眯细"。 2.眼皮合拢留一小缝。 3.形容眼睛微合成缝的样子。
1.见"宓羲氏"。
1.亦作"迷稀"。亦作"迷奚"。 2.眼睛半闭貌;迷离,朦胧。 3.谓以微笑媚人。
弭息的意思解释、弭息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