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ēi dùn  ]
  • ㄈㄟ ㄉㄨㄣˋ
  • NUI RFHP

飞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飞遁”。飘然远引。

⒉  指飘然远引者;隐士。

⒊  飞快逃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飞遯”。飘然远引。

《文选·张衡<思玄赋>》:“文君 为我端蓍兮,利飞遯以保名。”
李善 注:“遯,卦名也。上九曰,飞遯,无不利,谓去而迁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一:“飞遯离俗,澄神定灵。”
唐 王昌龄 《悲哉行》:“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康有为 《赠陈镇南编修兄》诗:“孤生性廓落,飞遯甘隐伏。”

⒉  指飘然远引者;隐士。

晋 陆机 《招隐》诗:“驾言寻飞遁,山路鬱盘桓。”

⒊  飞快逃避。

郭沫若 《山中杂记·鸡雏》:“看见只有两只鸡雏张皇飞遁着,还有一只又不见了。”

飞遁(fei dun)同音词

  • 1、肥钝[féi dùn ]

    1.肥厚呆滞。

  • 2、肥遁[féi dùn ]

    1.同"肥遯"。

  • 3、肥遯[féi dùn ]

    1.《易.遯》:"上九﹐肥遁﹐无不利。"孔颖达疏:"子夏传曰:'肥﹐饶裕也。'……上九最在外极﹐无应于内﹐心无疑顾﹐是遁之最优﹐故曰肥遁。"后因称退隐为"肥遯"。

  • 4、废顿[fèi dùn ]

    1.废弛。 2.谓僵卧不起。

  • 5、蜚遯[fēi dùn ]

    1.逃遁;隐退。

飞遁词语接龙

  • 1、退1.逃跑退却。
  • 2、1.亦作"遯亡"。 2.逃亡。 3.犹散失。
  • 3、1.犹逃避。
  • 4、1.亦作"遯尾"。 2.语出《易.遯》:"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朱熹本义:"遁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处静俟,可免灾耳。"后因以指退居以待时机。
  • 5、1.《易.遯》:"九五,嘉遁,贞吉。"《遯》卦第五爻爻辞为赞美隐遁,后因以"遁五"指隐遁。
  • 6、1.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
  • 7、1.亦作"遯心"。 2.犹言逃避苟免之心。 3.隐晦不明之心意。
  • 8、1.亦作"遯形"。 2.犹言隐藏形体。 3.古代方士称有法术能隐身。
  • 9、1.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遁,通"逡"。
  • 10、1.亦作"遯野"。 2.谓隐居民间。
  • 11、1.放纵;淫佚。
  • 12、1.亦作"遯逸"。 2.避世隐居。 3.退走;逃走。 4.散失;遗漏。 5.放纵;不可约束。
  • 13、1.犹言销声匿迹。指隐居。
  • 14、1.亦作"遁隐"。 2.犹隐藏。 3.遁世隐居。
  • 15、1.犹言隐藏形影。 2.指隐没不清的影子。
  • 16、1.犹遁隐。
  • 17、1.逃匿的盗匪。
  • 18、1.道教指人体五脏﹑九孔和八脉。
  • 19、1.隐遁心志。
  • 20、1.指遁甲术之符咒。
  • 21、1.犹隐居。
  • 22、1.亦作"遯走"。 2.犹逃走。 3.古代方士谓仙人能借金﹑木﹑水﹑火﹑土遁藏身形而走。
  • 23、1.犹败退。
  • 24、败逃:仓皇遁北。

飞遁的相关查询

飞遁的意思解释、飞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