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ī lín  ]
  • ㄒ一 ㄌ一ㄣˊ
  • SGHG SS

西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西面的树林。寺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庐山麓,与东林寺相对,晋·太原中僧慧永建。后因以泛指寺院。

引证解释

⒈  西面的树林。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蟋蟀鸣乎东房兮,鶗鴃号乎西林。”
唐 陈子昂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诗:“西林改微月,征斾空自持。”
唐 王维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⒉  寺名。在 江西省 星子县 庐山 麓,与 东林寺 相对, 晋 太原 中僧 慧永 建。后因以泛指寺院。

唐 许浑 《题苏州虎丘寺僧院》诗:“世间谁似 西林 客?一卧烟霞四十春。”
唐 许浑 《寄契盈上人》诗:“何处是 西林 ?疏鐘復远砧。”
唐 李商隐 《华师》诗:“孤鹤不睡无云心,衲衣笻杖来 西林。”

西林(xi lin)同音词

  • 1、西邻[xī lín ]

    1.西部邻国。春秋时晋指秦。 2.西边邻居。

  • 2、惜吝[xī lìn ]

    1.吝惜,舍不得。

  • 3、饩廪[xì lǐn ]

    1.亦作"饩禀"。 2.古代官府发给的作为月薪的粮食。亦泛指薪俸。

  • 4、系吝[xì lìn ]

    1.谓有所眷恋,不能割舍。

西林词语接龙

  • 1、山林涧谷: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徜徉林壑复何求。
  • 2、1.古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保护巡守林木。
  • 3、1.古族名。战国时分布在今山西朔县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内。从事畜牧,精骑射。战国末为赵将李牧击败,遂归附于赵。 2.唐代借指奚﹑契丹等族。
  • 4、1.林钟律﹑黄钟律的并称。
  • 5、1.丛生的竹木。
  • 6、1.如林木般会聚。极言其盛多。
  • 7、1.羽林之将,皇帝护卫军的将领。
  • 8、1.草木丛生的地方。 2.指丛生的草木。
  • 9、1.犹林园。
  • 10、1.见"林垧"。
  • 11、1.谓下野闲居。
  • 12、1.林隅。
  • 13、1.山林险阻之地。
  • 14、1.林木的根。
  • 15、1.古乐十二律之一。十二律有六律六吕,林钟为六吕之一。 2.指农历六月。 3.钟名。
  • 16、1.林池。
  • 17、1.树林。
  • 18、1.林木的枝条。
  • 19、1.谓风吹林木发出的声音。
  • 20、1.花名。或曰栀子的别名。 2.木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木兰》。 3.石斛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 21、1.指雾气缭绕的山林。
  • 22、1.树林,森林。
  • 23、1.树林,林子。
  • 24、1.林子,树林。

西林的相关查询

西林的意思解释、西林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