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ū qián  ]
  • ㄔㄨ ㄑ一ㄢˊ
  • BM QG
  • 动词

出钱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放债;贷钱于人。

⒉  拿出钱来。

引证解释

⒈  放债;贷钱于人。

《史记·孟尝君列传》:“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於 薛。岁餘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高柔 ﹞又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 焦子文,求不得。’”

⒉  拿出钱来。

《汉书·文翁传》:“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
《宋史·食货志上四》:“又农民出钱难於出力,若遇凶年,则卖庄田、牛具、桑柘,以钱纳官。”
《水浒传》第三六回:“那教头把盘子掠了一遭,没一个出钱与他。那汉又道:‘看官高抬贵手。’又掠了一遭,众人都白着眼看,又没一个出钱赏他。”

国语辞典

⒈  拿出钱来。

《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文翁传》:「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
《文明小史·第三〇回》:「他伙计正愁著窠儿拆了,没得生活,如何还肯出钱?」

英语翻译

to pay

德语翻译

payer, financer, sortir de l'argent

法语翻译

bezahlen, entrichten

出钱(chu qian)同音词

  • 1、楚钳[chǔ qián ]

    1.见"楚人钳"。

  • 2、楚堑[chǔ qiàn ]

    1.指楚国郢都的壕沟。

  • 3、黜遣[chù qiǎn ]

    1.斥逐,打发回原处。

  • 4、初浅[chū qiǎn ]

    1.犹浅显。

  • 5、楮钱[chǔ qián ]

    1.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

  • 6、樗铅[chū qiān ]

    1.《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匠者不顾。"《淮南子·齐俗训》:"铅不可以为刀。"后因以"樗铅"比喻材劣不堪用。常为自谦之辞。

  • 7、绌遣[chù qiǎn ]

    1.贬逐。绌,通"黜"。

出钱词语接龙

  • 1、1.钱票。一种民间发行的代用货币。
  • 2、1.盛钱的竹筒。
  • 3、1.指钱币。 2.钱面上的文字。
  • 4、1.钱财货物。
  • 5、1.钱谷师爷。明清地方官署所聘佐助人员之一。
  • 6、1.还钱的期限。
  • 7、1.占有金钱的欲望。
  • 8、1.铜钱中央的方孔﹐供穿钱缗用。 2.指形如钱眼之物。 3.指代金钱。
  • 9、1.厕神名。
  • 10、1.中国古代的一种钱票。可用以兑换金银钱币。
  • 11、1.有关盗铸钱币的案件。
  • 12、清代藏书家。字遵王,号也是翁,常熟(今属江苏)人。少时受业于其族曾祖钱谦益。一生收集图书四千余种。藏书室名述古堂、也是园、莪匪楼。著有《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
  • 13、1.即纸钱。一种迷信用品。供祭鬼神时焚化用。
  • 14、1.即钱幕。
  • 15、1.赌博时所押的钱。
  • 16、中国旧时的金融机构。有的地方称银号。明代开始出现。经营货币兑换,办理存放款和汇兑。清末,它的地位逐渐被银行取代。1952年金融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并入公私合营银行。
  • 17、1.即钱摊。
  • 18、1.钱财。
  • 19、中国旧时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地主凭借土地的所有权向租种土地的佃户收取,佃户以钱币交纳,故称。在旧中国这种地租形式不占主要地位。
  • 20、1.装钱的小包。
  • 21、1.犹本钱。
  • 22、1.钱。多指金属货币。
  • 23、1.金钱﹑缣帛。
  • 24、1.古代两种农具名。后泛指农具。 2.借指农事。

出钱的相关查询

出钱的意思解释、出钱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