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iú lǔ  ]
  • ㄑ一ㄡˊ ㄌㄨˇ
  • LWI HEE

囚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罪犯与俘虏。

⒉  指俘虏。

引证解释

⒈  罪犯与俘虏。

《后汉书·第五种传》:“季布 屈节於 朱家,管仲 错行於 召忽 ……卒遭 高帝 之成业, 齐桓 之兴伯,遗其亡逃之行,赦其射鉤之讎,拔於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勋效传於百世,君臣载於篇籍。”

⒉  指俘虏。

宋 文天祥 《闻马》诗序:“使吾舟迟发一时,顷已为囚虏矣!”
清 唐甄 《潜书·远谏》:“宫殿烧焚,身为囚虏。”

囚虏(qiu lu)同音词

  • 1、秋露[qiū lù ]

    1.秋日的露水。 2.指清酒。 3.南朝梁江淹《别赋》有"秋露如珠"之句﹐后因以"秋露"喻明珠。

  • 2、秋陆[qiū lù ]

    1.指西方。

  • 3、球路[qiú lù ]

    1.球形纹路。 2.见"球路带"。

  • 4、囚録[qiú lù ]

    1.拘系;关禁。

  • 5、求禄[qiú lù ]

    1.求取俸禄。

  • 6、虬炉[qiú lú ]

    1.饰有虬龙形的香炉。

  • 7、赇赂[qiú lù ]

    1.贿赂。

囚虏词语接龙

  • 1、1.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 2、1.掠夺。
  • 3、1.古时贱视北人的称呼。
  • 4、1.古时蜀人对北人仕蜀者的贬称。
  • 5、抓获:虏获七百余人。
  • 6、1.旧称北方民族所酿的酒。
  • 7、1.抢劫﹐掠夺。
  • 8、1.虏掠。
  • 9、使1.谓当作奴隶役使之。 2.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或敌寇所遣使者的蔑称。
  • 10、1.亦作"虏庭"。 2.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
  • 11、1.见"虏廷"。
  • 12、1.奴隶;奴仆。 2.谓奴役。
  • 13、1.古蜀人对中原人的贬称。
  • 14、陆贾汉初大臣。楚国人。有辩才。曾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拜为太中大夫。常向高祖推荐诗书,谏劝高祖唯有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之术。并先后为高祖著文十二篇,总结秦亡汉兴教训,名为《新语》。吕后专权后,遂称病家居。后助陈平诛吕氏,拥立文帝。文帝时再使南越,说服赵佗去除僭越之仪,尊奉汉帝。
  • 15、路隅1.路边。
  • 16、路舆1.即路车。
  • 17、路遇1.途中相遇。
  • 18、路员1.特指在铁路部门工作的人员。
  • 19、路障1.路上设置的障碍物。
  • 20、路照1.准许通行的证件。
  • 21、路政1.有关道路的行政管理。指铁路和公路。
  • 22、路中1.道路中间。 2.复姓。
  • 23、路冢1.路旁掩埋无主尸骸的坟墓。
  • 24、路资1.路费。

囚虏的相关查询

囚虏的意思解释、囚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