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ǔ yì  ]
  • ㄌㄨˇ 一ˋ
  • HEE TWC

虏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奴隶;奴仆。

⒉  谓奴役。

引证解释

⒈  奴隶;奴仆。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⒉  谓奴役。

《后汉书·岑彭传》:“彭 见诸耆老,为言大 汉 哀愍 巴 蜀 久见虏役,故兴师远伐,以讨有罪,为人除害。”

虏役(lu yi)同音词

  • 1、芦衣[lú yī ]

    用芦花代棉絮做成的冬衣。据《太平御览》引《孝子传》:闵子骞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只能穿芦衣御寒。他父亲知道后要赶走后母,子骞跪着求情说:“母亲在只我一人受冻,母亲走则三个儿子都要受冻了。”后用“芦衣”作为孝子的典故。

  • 2、露衣[lù yī ]

    1.饱含露水的地衣。

  • 3、陆夷[lù yí ]

    1.高山和平地。

  • 4、卢医[lú yī ]

    1.春秋时名医扁鹊的别称。 2.泛称良医。

  • 5、赂遗[lù yí ]

    1.以财物赠送或买通他人。 2.赠送或买通他人的财物。

  • 6、渌蚁[lù yǐ ]

    1.酒的别称。渌,同"醁"。

  • 7、禄邑[lù yì ]

    1.犹食邑。古代君主分封给臣下的城邑。受封者在封地有收取赋税的权力。

  • 8、録遗[lù yí ]

    1.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生员参加科举﹑录科未取﹐或未参加科试﹑录科者﹐在乡试前再行补考一次﹐名为"録遗"。经过录遗即可参加乡试。

虏役词语接龙

  • 1、1.服劳役勤务的士兵。宋代兵制有禁兵﹑厢兵﹑役兵﹑民兵之别。役兵以游民充任,专事一业,如给漕挽,修河防,养国马等。
  • 2、1.车名。供役之车,庶人所乘。
  • 3、1.谓供使令之臣。
  • 4、1.服役与征户税。
  • 5、1.服劳役者。
  • 6、1.谓为法令所役使。 2.差役之法。
  • 7、1.劳役和战费。亦指战费。
  • 8、1.服役的人。 2.泛指操贱役者。 3.詈词。贱货﹑贱胚。
  • 9、1.劳役赋税。
  • 10、1.闾里中负责差役的人户。 2.服役之人户。
  • 11、1.犹效力。
  • 12、1.谓役使小民而获利。
  • 13、1.服贱役的人。 2.谓服役。
  • 14、1.服兵役的年龄。
  • 15、1.役使,驱遣。
  • 16、1.犹役思。
  • 17、1.清制,各衙门书吏供职满五年,得分别情况,或考或免,谓之役满。役满人员由吏部铨定选用。参阅《清会典.吏部六.铨政》。
  • 18、1.犹役户。指寻常百姓家。
  • 19、1.牵引梦魂。
  • 20、1.服役的人。 2.役使平民。
  • 21、1.代替劳役的税钱。宋制,凡应服劳役者可输钱免役。
  • 22、1.供役使的人。 2.役使人。 3.犹役户。
  • 23、1.身执劳事;劳身。
  • 24、1.犹劳神。

虏役的相关查询

虏役的意思解释、虏役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