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ī nà  ]
  • 一 ㄋㄚˋ
  • QTDK NG

猗那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柔美、盛美貌。《诗·商颂·那》是殷商的后代宋国祭祀商朝的建立者成汤的乐歌。首句是“猗与那与”,后以“猗那”借指祭祀祖先的颂歌。表示赞美之辞。

引证解释

⒈  柔美、盛美貌。

《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马瑞辰 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儺’(见《檜风》)、“阿难”
(见《小雅》)。草木之美盛曰猗儺,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孔丛子·连丛子上》:“﹝杨柳﹞巨本洪枝,条脩远扬,夭绕连枝,猗那其旁,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跡而接穹苍。”
《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鬱高松,猗那长楚。”

⒉  《诗·商颂·那》是 殷商 的后代 宋国 祭祀 商 朝的建立者 成汤 的乐歌。首句是“猗与那与”,后以“猗那”借指祭祀祖先的颂歌。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陈诗颂圣德,厥声续猗那。”
《宋史·礼志十一》:“方作猗那之颂,永严昭穆之容。”
清 刘大櫆 《沉茮园诗序》:“古之君子,未有不愿为清庙猗那,而顾愿为寺人 孟子,愾 周 道,忧《黍离》者也。”

⒊  表示赞美之辞。

《文选·班固<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祀配帝。”
李周翰 注:“於穆、猗那皆美也。”
唐 张说 《恒州刺史张府君墓志》:“孝乎事亲,忠乎事君,猗那叔父,亦足有云。”

猗那(yi na)同音词

  • 1、悒纳[yì nà ]

    1.依违随人,曲从迎合。

  • 2、移那[yí nà ]

    1.调换。

  • 3、一拏[yì ná ]

    1.一把。

  • 4、一纳[yí nà ]

    1.犹一味。

  • 5、一衲[yí nà ]

    1.指一个僧人。衲,僧衣。

猗那词语接龙

  • 1、1.挪移,腾挪。
  • 2、1.亦作"那叱"。 2.佛教护法神名。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译,那咤俱伐罗的省称。相传为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之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哪咤即由此演化而来。
  • 3、1.调拨;抽调。
  • 4、1.亦作"那末着"。 2.指示行动或方式;代替某种动作或情况。
  • 5、1.移动步子。
  • 6、1.见"那"。
  • 7、1.见"那摩"。
  • 8、1.亦作"那谟"。 2.佛教语。梵文Namas的音译。南无。意谓归敬﹑归命﹑信从。佛教徒称合掌稽首为"南无",并用在佛﹑菩萨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 9、1.见"那个"。
  • 10、1.如何;怎样。
  • 11、1.奈何。
  • 12、1.方言。怎么;如何。
  • 13、1.挪移借贷。
  • 14、1. 常用来表示与前文提到的事情的因果关系或其他关系。如:既然你要和我们同来,那就快一点。
  • 15、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
  • 16、1.那堪。犹言不堪。 2.犹加上,兼之。
  • 17、1.因挪用而亏空。
  • 18、1.那里。
  • 19、1.见"那里"。
  • 20、1.见"那"。
  • 21、1. 表示顺着上文的意思,引出应有的结果。如:他既然不来了,那么我也回去了。
  • 22、1.亦作"那门"。亦作"那懑"。 2.犹那么。
  • 23、1.见"那每"。
  • 24、1.见"那每"。

猗那的相关查询

猗那的意思解释、猗那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