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ōnɡ xù  ]
  • ㄉㄨㄥ ㄒㄨˋ
  • AI OC

东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孔颖达疏:“《文王世子》云:学干戈羽钥于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于中养老。”清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百余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后亦为国学的通称。

⒉  古代宫室的东厢房,为藏图书、秘籍之所。

⒊  泛指东厢房。

引证解释

⒈  相传为 夏 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

《礼记·王制》:“夏 后氏 养国老於东序。”
郑玄 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孔颖达 疏:“《文王世子》云:学干戈羽籥於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於中养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千叟宴》:“百餘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髮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
后亦为国学的通称。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诚宜束帛加璧,备礼徵聘,仍授几杖,延登东序,敷陈坟素,坐而论道。”
南朝 梁 沉约 《俊雅》诗之二:“义兼东序,事美西雍。”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七十一圣之官命,禄尽於今,陈诸东序,不为下国缀游。”

⒉  古代宫室的东厢房,为藏图书、秘籍之所。

汉 班固 《典引》:“启恭馆之金縢,御东序之秘宝,以流其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昔 康王 河图,陈於东序。”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金鐘大鏞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⒊  泛指东厢房。

《书·顾命》:“西序,东嚮……东序,西嚮。”
孔 传:“东西厢谓之序。”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东序(dong xu)同音词

  • 1、东虚[dōnɡ xū ]

    1.指东方虚无飘缈的仙境。

  • 2、东旭[dōnɡ xù ]

    1.犹曙色,曙光。

  • 3、洞虚[dònɡ xū ]

    1.深幽。 2.指道教所说的洞天。

东序词语接龙

  • 1、文体名。序与跋的合称。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这类文章,古代多列于书后,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后来一般置于书前,称为“序”,而将置于书后的称为“跋”,也称“后序”。“序”、“跋”体例大致相同,合称“序跋文”。
  • 2、1.官员的班行位次。 2.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
  • 3、1.叙别,话别。
  • 4、1.排列宾客的位次。
  • 5、1.指官吏按常例升迁。
  • 6、1.等第,次序。
  • 7、齿1.按年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
  • 8、1.文体名。作者自叙的传记。以记述家世﹑生平为主,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序,亦写作"叙"。《史记》有《太史公自序》,《汉书》沿用其体,始称"叙传"。参阅唐刘知几《史通.序传》。
  • 9、1. 演说、表演或非戏剧的文学作品的序言或导言。
  • 10、1.谓依规律运行。 2.指按照次序。 3.编次。 4.依次论述。 5.泛指排列的次序。 6.时序;季节。
  • 11、1.犹次序。谓官秩品第。
  • 12、1.谓依名分确立。
  • 13、1.堂的东墙或西墙的南端近阶处。
  • 14、1.佛教经论,分序﹑正﹑流通三分。初为序分,述其经发生因由,即缘起部分。
  • 15、稿1.起稿,拟稿。
  • 16、1.列于诗歌集或组诗前的诗篇。常用以叙述事情之缘起,交代写作意图和暗示主题等。
  • 17、1.《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 18、1.排比其功绩。
  • 19、1.依次前进。 2.按规定的等级次第升迁。
  • 20、1.按等次授予官爵。 2.依爵位排列座次。
  • 21、1.鸿胪官之别称。职掌礼宾之事。
  • 22、1.谓分别高下排列。累,犹序。
  • 23、1.按品级站立。
  • 24、1.谓依次论述。 2.谓按某种标准排列。 3.犹档次。

东序的相关查询

东序的意思解释、东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