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ān chǔ  ]
  • ㄐ一ㄢ ㄔㄨˇ
  • XUV SFTJ

缣楮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作书画之绢和纸。亦为书画之代称。

引证解释

⒈  作书画之绢和纸。亦为书画之代称。

宋 陈与义 《钱柬之教授惠泽州吕道人砚为赋长句》:“餘香分尽垢不除,却寄书林汗縑楮。”
清 阮元 《南北书派论》:“唐 时南派字迹但寄縑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
清 阮元 《南北书派论》:“然此时 王 派虽显,縑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北派。”

缣楮(jian chu)同音词

  • 1、剪除[jiǎn chú ]

    铲除(恶势力);消灭(坏人):~奸宄。

  • 2、贱出[jiàn chū ]

    1.庶出,为妾所生。 2.贱价出售。

  • 3、贱处[jiàn chù ]

    1.谦称自己的住处。

  • 4、监厨[jiān chú ]

    1.监督庖厨。 2.指监督庖厨的人。

  • 5、简出[jiǎn chū ]

    1.谓经过甄别而放出宫禁。 2.少出。 3.检出。

  • 6、简除[jiǎn chú ]

    1.谓减免废除。

  • 7、简黜[jiǎn chù ]

    1.废黜。

  • 8、减除[jiǎn chú ]

    1. 减少或除去。如:减除疲劳。

  • 9、减黜[jiǎn chù ]

    1.犹裁减。

  • 10、谏楚[jiàn chǔ ]

    1.春秋时楚孙叔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谏阻楚庄王伐晋。事见《韩诗外传》卷十。后用以为典。

缣楮词语接龙

  • 1、1.指纸币,银票。
  • 2、1.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2.指祭供时焚化的纸钱。
  • 3、1.即楮冠。
  • 4、1.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
  • 5、1.楮钱,纸锭。
  • 6、1.楮树菌。木耳的一种。
  • 7、1.书写文章所用的纸张。
  • 8、1.以楮树皮所制之冠。多为贫士﹑隐士所用。
  • 9、1.纸和笔。代指文具。
  • 10、1.祭祀时焚烧纸钱的火光。
  • 11、1.楮钱。
  • 12、1.指楮树上所生之菌。
  • 13、1.指纸。
  • 14、1.鼠李的别名。
  • 15、1.用楮树皮制成的纸。其洁白如帛练,故称。
  • 16、1.有关发行纸币的法令。
  • 17、1.旧俗祭祀时用的纸钱。陌,钱一百文。
  • 18、纸和墨,也指诗文书画:一生常耽楮墨间。
  • 19、1.粗布僧服。
  • 20、1.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
  • 21、1.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镪,钱贯,引申为钱。
  • 22、1.楮钱。泉,古代钱币的名称。
  • 23、1.宋﹑金﹑元时发行的纸币。
  • 24、1.见"楮先生"。

缣楮的相关查询

缣楮的意思解释、缣楮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