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iū wén  ]
  • ㄒ一ㄡ ㄨㄣˊ
  • WHT YYGY

修文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

⒉  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引证解释

⒈  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参见“修文偃武”。

《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
韦昭 注:“文,典法也。”
唐 杜甫 《客堂》诗:“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明 尹耕 《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

⒉  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参见“修文郎”。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挽文教授诗》:“闽 人 翁 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 姮娥 旧侍书。”

国语辞典

⒈  修明文教。

《书经·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五代史平话·粱史·卷上》:「为见而今世界不是修文时节,小生赴选长安,取的三名,不是权势子弟,则是豪富儿郎。」

⒉  县名。位于贵州省贵阳县西北,县有龙场驿,明王守仁曾谪居于此。

英语翻译

Xiuwen county in Guiyang 貴陽|贵阳[Gui4 yang2], Guizhou

法语翻译

Xiuwen (Ort in Guizhou)​ (Eig, Geo)​

修文(xiu wen)同音词

  • 1、绣文[xiù wén ]

    1.彩色绣花的丝织品或衣服。

  • 2、休问[xiū wèn ]

    1.佳讯。 2.好的声誉。

  • 3、嗅闻[xiù wén ]

    1.用鼻子辨别气味。

  • 4、修问[xiū wèn ]

    1.写信问候。

修文词语接龙

  • 1、1.文思。指才智与道德。
  • 2、1.极言文件之多。
  • 3、1.文彩斑烂的大蛇。
  • 4、1.志趣相投的文人所结成的团体。以切磋文章为主。有的也议政﹐如明末的"复社"。
  • 5、1.舞文弄法﹐随便捕人。
  • 6、产生于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纹饰肤体的习俗。即经手术后在身体某部留下不褪色的图案。花纹有鸟兽花卉或图腾、经文、八卦等。反映其审美意识及宗教观念。在中国,高山、德昂、黎、独龙、傣、布朗、基诺等族皆有文身习俗。
  • 7、1.谓深文周纳﹐以入人罪。 2.谓思虑周密。
  • 8、1.大蛤。
  • 9、1.工于为文的名声。 2.指文章与诗歌。
  • 10、1.谓尚文过了头。
  • 11、1.文章圣手。
  • 12、1.文章宗师。
  • 13、1.文章与诗篇。
  • 14、1.有纹理的石头。 2.文石陛的省称。 3.宫室名。 4.玛瑙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马脑》。 5.一种香料。
  • 15、1.名实。 2.《春秋》笔法﹐谓字面上贬之﹐而实际上褒之。
  • 16、1.文书记事。 2.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3.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 17、1.舞乐名。汉高祖六年更舜之《韶舞》﹐名为《文始》。
  • 18、1.知书能文之士。
  • 19、1.重文的时代。
  • 20、1.犹文告。
  • 21、1.文德教化之事。 2.非军事方面的事情。 3.文才;文章之事。
  • 22、1.文章的气势。
  • 23、①掩饰错误:每有恶事,曲为文饰。 ②修饰言辞:语言鄙俚,不加文饰。
  • 24、1.传说中的兽名。 2.有文彩之兽。

修文的相关查询

修文的意思解释、修文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