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én shì  ]
  • ㄨㄣˊ ㄕˋ
  • YYGY GK

文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关于文化、教育的事务。即文教。

culture and education;

引证解释

⒈  文德教化之事。

《国语·齐语》:“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
《书·武成》“作武成” 孔 传:“武功成,文事修。”

⒉  非军事方面的事情。

《穀梁传·定公十年》:“因是以见,虽有文事,必有武备。”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夫有文事,必有武备,所以重蕃也。”
清 刘大櫆 《<周书岩诗集>序》:“文事武备,《穀梁》以之称 孔子。”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谈话》:“杨荫榆 知道要做不成这校长,便文事用文士的‘流言’,武功用 三河 的老妈,总非将一班‘毛鸦头’赶尽杀绝不可。”

⒊  文才;文章之事。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陈琳 文事虽佳,其如 袁绍 武略之不足何?”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墨》:“盖 后梁、南唐 、前后二 蜀,其主俱好文事,各地置笔墨纸务之官。”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附 清 徐作肃 评:“通篇以不治 河 为主,变化出没,极文事之乐。”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唐 之世,僧徒不通于文事,书其师语以俚俗之语録。”

文事(wen shi)同音词

  • 1、文师[wén shī ]

    1.文章宗师。

  • 2、文石[wén shí ]

    1.有纹理的石头。 2.文石陛的省称。 3.宫室名。 4.玛瑙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马脑》。 5.一种香料。

  • 3、文实[wén shí ]

    1.名实。 2.《春秋》笔法﹐谓字面上贬之﹐而实际上褒之。

  • 4、文史[wén shǐ ]

    1.文书记事。 2.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3.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 5、文始[wén shǐ ]

    1.舞乐名。汉高祖六年更舜之《韶舞》﹐名为《文始》。

  • 6、文士[wén shì ]

    1.知书能文之士。

  • 7、文世[wén shì ]

    1.重文的时代。

  • 8、文示[wén shì ]

    1.犹文告。

  • 9、文势[wén shì ]

    1.文章的气势。

  • 10、文饰[wén shì ]

    ①掩饰错误:每有恶事,曲为文饰。 ②修饰言辞:语言鄙俚,不加文饰。

文事词语接龙

  • 1、1.见"事由"。
  • 2、1.指权柄。 2.事情的要领﹑要旨。 3.重要的事情。
  • 3、①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作何事业|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 ②成就;功业:事业心|干一番事业|男儿立事业|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 ③有条理、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 ④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事业经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 4、关于事情的安排和处理:研究干部任免事宜。
  • 5、1.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2.事理;情理。 3.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 4.指典故的意义。
  • 6、1.劳役。 2.政务;公务。 3.指战事。
  • 7、1.事情的意义。 2.用意;意图。 3.犹事情,事务。
  • 8、1.事情的原委﹑因由。
  • 9、1.使用;应用。 2.犹干练。
  • 10、①事情的原委、来由:不问事由,即加训斥。 ②公文用语。指公文的主要内容。
  • 11、1.物证,证据。
  • 12、1.指周时冬官的具体职责。 2.职务;职责。 3.履行职务。
  • 13、1.行事的宗旨。
  • 14、1.谓政事的制度﹑法度。
  • 15、1.犹形质。
  • 16、1.运用智慧。
  • 17、1.犹情理。
  • 18、1.事奉大夫。 2.事奉君主。 3.犹言事情的主要决策者,谋划者。 4.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 5.指一般民事纠纷中双方当事人。
  • 19、1.事实情况。 2.犹行状。 3.指诉状所陈之事。
  • 20、1.犹事迹。
  • 21、①事情:料事务,察民俗|办理机关事务|事务繁多。 ②琐碎繁杂的具体工作:事务主义者|整天陷在事务堆里不能自拔。 ③世事,社会情况:世间事务|不谙事务的孩子|他又住在这山旮旯子里,外间事务,一概不知。
  • 22、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 23、1.犹言工作的间隙。
  • 24、1.事情未发生前。

文事的相关查询

文事的意思解释、文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