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败。
1.原指裁制衣服,后常比喻大自然对景物的安排。 2.比喻写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1.消灭。 2.排斥。
1.铰断布﹑纸﹑绳等物的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
1.讨伐平定。
1.砍伐。 2.讨伐。
1.亦作"裁剪"。 2.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 3.引申为修剪。 4.比喻对事物的取舍安排。 5.特指写作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6.比喻割裂拼凑。
1.见"并州剪"。
1.剪除﹔砍伐。 2.革除。
1.犹删削。
1.歼灭;扫除;平定。
1.亦作"拘谫"。 2.局促浅薄。
1.战国时秦将王翦率六十万人伐楚,秦王送至灞上。临别,翦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又五度遣使请善田。人或责其乞请太过,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用为大臣自污以保身的典实。
翦:“剪”的异体字,割断。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茅茨:茅屋;翦:修饰。用茅草覆盖屋顶,而且没有修剪整齐。形容生活简陋俭朴。
雕刻油脂,剪裁楮叶。比喻徒劳无益。
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指歼灭净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