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蝉冠。
1.见"蝉鬓"。
1.蝉声。
1.即蝉翼。 2.指蝉鬓。
1.传说月中有三足蟾蜍﹐因借指月亮。蝉﹐通"蟾"。
1.即貂蝉。古代王公显宦冠上的两种饰物。
1.即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1.秋天的蝉。
1.指蝉鬓。
1.妇女贴于面颊的蝉形金花。
1.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 2.借指貂蝉冠。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显贵的大臣。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王允家的歌伎。王允欲除奸臣董卓,无计可施,貂蝉请自献身,以博董卓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吕布,离间两人关系,终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1.古代一种冠饰。
1.曲名。相传汉武帝因思李夫人而作。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因赋《落叶哀蝉》之曲。"
1.以貂尾和附蝉为饰的冠冕。宋时亦称貂蝉笼巾。
1.金蝉脱壳之计。
1.古冠名。
1.一种织有连理花纹而薄如蝉翼之锦。
1.亦省作"衔蝉"。 2.猫名。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蝉联:连续相承;绪:丝头。比喻连接相承。
蝉联:连续相承。接连不断地反复重演。
1.《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缞)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后以"蝉緌蟹匡"比喻事物间互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