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梵语的译音。象。
1.佛教语。"阿赖耶识"的略称。意译为"藏识"。大乘唯识宗把内心活动分为八类,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佛教认为这第八识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原,它含藏着一切现象的"种子"(即潜能)。
1.释迦牟尼之母。名摩诃摩耶(Mah?m?y?)﹐相传为天臂城释迦族善觉长者之女﹐迦毘罗卫国净饭王之王后。生悉达多太子(即后来的释迦牟尼)﹐逾七日而殁。
1.同"莫邪"。
1.泛指剑戟等兵器。
1.亦作"毗邪"。亦作"毘耶"。 2.佛教语。梵语Vai??li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印度城名。《维摩经》说,维摩诘(意译净名)居士住毗耶城(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维摩诘称病不去。释迦派文殊师利前往问疾。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对。文殊师利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3.指维摩诘菩萨。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4.指《维摩经
1.复姓。初为契丹部落名。辽建立后为国族之姓。
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也称“基督”或“耶稣基督”。据《圣经》中的“福音书”记载,是上帝(或称天主)的儿子,为救赎人类,降世为人。生于犹太伯利恒,三十岁左右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有彼得、雅各等十二门徒。后为犹太教当权者所嫉恨,被门徒之一加略人犹大出卖,以“谋叛罗马”罪送交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钉死于十字架上,死后复活升天。后人据此推断其生平当在公元1世纪初期。
1.父亲。 2.祖父。 3.叹词。表示惊讶。
1.父亲。 2.祖父。 3.叹词。表示惊讶。
1.天主教修会之一。1534年由西班牙人依纳爵.罗耀拉创立。会规强调会士应绝对服从教皇十六﹑十七世﹐该会的主要活动是维护教皇封建统治和反对宗教改革。于明末传入我国。来华的耶稣会士中﹐著名的有利玛窦﹑艾儒略等。
1.我国称基督教新派为"耶稣教"。该教于十九世纪初年传入我国。参见"基督教"。
你当真还算是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