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猩唇"。
1.指像猩猩血那样鲜红的颜色。 2.银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银朱》。
1.红袍。
1.鲜红色。色如猩猩之血,故称。
又称“褐猿”、“红猩猩”。哺乳纲,猩猩科。体毛赤褐色。体高可达14米。上肢甚长,直立时可达脚踝。无尾和颊囊。头尖,眼小,耳小,口大。树栖,白昼活动。产于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森林中。
1.猩猩的血。借指鲜红色。
1.鹦鹉与猩猩。二者均为善于模仿人言的禽兽,故并称。语本《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也称“大猿”。哺乳纲,猩猩科。体躯壮大魁伟,体高可达18米。前肢比后肢长,无尾。经驯养,能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言”。分布在非洲西部和东部。
哺乳动物,直立时高可达一米半,毛黑色,面部灰褐色,无毛,眉骨高。生活在非洲森林中,喜欢群居,吃野果、小鸟和昆虫。是和人类最相似的高等动物。
1.黄鼠狼。
1.相传猩猩嗜酒,猎人用酒诱捕。喻投人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