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直的读书人。
1.挽救世道;扶正世道。
1.见"匡饬"。
1.指春秋时卫国的匡地与宋国。孔子周游列国曾被围于匡,被逐于宋。后因以指无礼让的地方。
1.匡正时俗。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殷﹑周之际,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南障山。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匡神。
1.犹匡正。
1.亦作"不恇"。亦作"不诓"。 2.不料,想不到。
1.辅正。
1.残废的人。
1.见"戴筐"。
1.犹扶助。 2.亦作"扶筐"。星名。
1.纠正。
1.汉字偏旁名。形状为"匚",如"匡"﹑"匠"﹑"匣"﹑"匪"等字的外围部分。
将:随;匡:匡正。顺应好事,匡正挽救失误。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指纠正法度。
指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匡:纠正;匡合:把天下纳入正轨。指治理国家的功劳。
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