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

吕温简介

吕温(771~811)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曾从陆贽治《春秋》,从梁肃为文章,学有渊源。其文俊拔赡逸,颇有文采,《旧唐书·吕温传》称其文“有左丘明、班固之风”。与柳宗元、元稹等相厚,在衡与石鼓书院李宽、衡岳寺灵澈、九真观田良逸等友善,乐道参玄。尝奉敕祭告南岳。卒后,刘禹锡将其诗文辑为《吕衡州集》二十卷,后有《吕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诗》收其诗二卷百余首。

吕温在法律思想上强调明刑立威,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权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罚”;但又认为刑罚是道德的辅佐,刑罚的运用必须服务于“导之以德”,以达到使人“迁善远罪”的目的。为了维护封建法制的严肃性和力求执法公正,他提出了两个主张:①反对“功臣恕死”的规定,认为功不可以不赏,罪不可以不刑;信赏必罚是天经地义。如果有功勋的人犯了死罪予以免死,或者没有犯罪而先行恕死,乃是弃信废刑,挠权乱法,以罪宠人。这样不但不能劝善惩恶,反而会鼓励犯罪,对国家对功臣都将有害无益。②反对纳粟赎罪的规定,认为刑赏是国之大本,不可不严肃对待。汉代曾用过纳粟的办法除罪拜爵,但那是“杂霸道而隳王制,昧宏规而狃小利”。以之拜爵,固然毁坏了有功必赏的规定,以之除罪,更是废弃了有罪必罚的法律,是对残贼之徒和□宄之党大开免罪之门,使凶人酷吏可以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恶。这样,刑法规定得再严,甚至“临以斧钺,驱于鼎镬”,也是不足以立威的。

  • 经河源军汉村作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樵采未侵征虏墓,
    耕耘犹就破羌屯。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 刘郎浦口号(吴蜀成婚此水浔)

    【刘郎浦口号】 吴蜀成婚此水浔, 明珠步障幄黄金。 谁将一女轻天下, 欲换刘郎鼎峙心?
  • 白云起封中诗(题中用韵,六十字成)

    封开白云起,汉帝坐斋宫。望在泥金上,疑生秘玉中。
    攒柯初缭绕,布叶渐蒙笼。日观祥光合,天门瑞气通。
    无心已出岫,有势欲凌风。倘遣成膏泽,从兹遍大空。
  • 上官昭容书楼歌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
    不服丈夫胜妇人。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水精编帙绿钿轴,
    云母捣纸黄金书。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吟披啸卷终无已,
    皎皎渊机破研理。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金梯珠履声一断,
    瑶阶日夜生青苔。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
    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
    令人惆怅难为情。
  • 同舍弟恭岁暮寄晋州李六协律三十韵

    古人犹悲秋,况复岁暮时。急景迫流念,穷阴结长悲。
    阳乌下西岭,月鹊惊南枝。揽衣步霜砌,倚杖临冰池。
    怳怳若有失,悄悄良不怡。忽闻晨起吟,宛是同所思。
    有美壮感激,无何远栖迟。摧藏变化用,掩抑扶摇姿。
    时杰岂虚出,天道信可欺。巨川望汔济,寒谷待潜吹。
    剑匣益精利,玉韬宁磷缁。戒哉轻沽诸,行矣自宠之。
    伊我抱微尚,仲氏即心期。讨论自少小,形影相差池。
    比来胸中气,欲耀天下奇。云雨沛萧艾,烟阁双萎蕤。
    几年困方枘,一旦迷多岐。道因穷理悟,命以尽性知。
    事去类绝弦,时来如转规。伊吕偶然得,孔墨徒尔为。
    早行多露悔,强进触藩羸。功名岂身利,仁义非吾私。
    万物自身化,一夫何驱驰。不如任行止,委命安所宜。
    劝君休感叹,与予陶希夷。明年郊天后,庆泽岁华滋。
    曲水杏花雪,香街青柳丝。良时且暂欢,樽酒聊共持。
    闲过漆园叟,醉看五陵儿。寄言思隐处,不久来相追。
  •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有水术因用感叹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泾灞徒络绎,漆沮虚会同。东流滔滔去,沃野飞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发机回地势,运思与天通。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
    卷尔出岫云,追吾入冥鸿。无为学惊俗,狂醉哭途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