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uè máo  ]
  • ㄒㄩㄝˋ ㄇㄠˊ
  • TLD ETGN

血毛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牲畜的血和毛。古代祭祀时用以荐鬼神。

引证解释

⒈  指牲畜的血和毛。古代祭祀时用以荐鬼神。

《礼记·礼器》:“血毛詔於室。”
孔颖达 疏:“谓杀牲取血及毛,入以告神於室。”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三:“谨卜良日,躬率将吏,荐兹血毛,清酌嘉羞,侑以音声,以谢神貺。”

国语辞典

⒈  祭祀用的牺牲。

唐·韩愈〈潮州祭神文〉:「谨卜良日,躬率将吏,荐兹血毛,清酌嘉羞,侑以音声,以谢神贶。」

血毛(xue mao)同音词

  • 1、雪毛[xuě máo ]

    1.白色羽毛。 2.指白色花瓣。 3.指白发。

  • 2、雪帽[xuě mào ]

    1.一种挡风雪的帽子。 2.比喻积雪的山顶。

  • 3、雪貌[xuě mào ]

    1.即将下雪的状态。 2.雪白的面容。

  • 4、穴矛[xué máo ]

    1.开凿地道的工具。

血毛词语接龙

  • 1、急躁;粗心:脾气毛躁|做事毛躁。
  • 2、1.指润泽禾苗的水分。
  • 3、1.对盗贼的蔑称。 2.旧时封建统治者亦用以称呼农民起义军。
  • 4、1. 用牛毛制成的毡,用作建筑物绝缘材料。
  • 5、1.汉代《诗经》学者大﹑小毛公及郑玄的并称。
  • 6、1.指鸟类之毛羽。
  • 7、1.亦作"毛鸷"。 2.指猛禽捕食小鸟。用以比喻酷吏的凶狠残暴。
  • 8、1.见"毛挚"。
  • 9、1.货物连同包装材料或牲畜家禽连同皮毛在内的重量。与"净重"相对。
  • 10、1.生猪﹐活猪。
  • 11、1.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 12、1.竹的一种。生长于南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山区。秆高大粗劲﹐坚韧富弹性﹐可制作家具﹑农具﹑渔具﹑纸张和用于建筑等。笋鲜美﹐可食用。
  • 13、1.书籍不切边的装订形式。参见"毛边书"。
  • 14、1.即毛锥子。 2.泛称笔。
  • 15、1.清末河北﹑山东民众及义和团对西洋人的贬称。又称教民及办理洋务者为"二毛子"。 2.方言。旧时指土匪。 3.方言。细碎的毛。
  • 16、1.指兽类。
  • 17、1.指兽类。
  • 18、1.泛指禽兽类动物。 2.作詈词。用于咒骂人和东西。 3.形容小动物。亦比喻幼童。
  • 19、1.古代蹋戏用具。也称丸毛﹐又称踘﹑鞠﹑球。
  • 20、1.有毛的尾巴。 2.犹毫毛。喻轻细﹐微小。
  • 21、1.一种以蒲草编成﹐深帮圆头﹐内有毡毛﹑芦花或鸡毛的保暖鞋。冬天穿以保温﹐宜于雪地行走。
  • 22、1.指长有细毛的兽类。 2.特指牲畜。 3.指马的毛色。 4.指马。 5.指禽鸟。
  • 23、1. 约计的利息。
  • 24、1.即披毛犀。古哺乳动物。大小和现代犀牛相似﹐全身披着长毛﹐生活于第四纪时的寒冷地带﹐已绝种。 2.即牦牛。

血毛的相关查询

血毛的意思解释、血毛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