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ǒ yè  ]
  • ㄅㄛˇ 一ㄝˋ
  • KHB JNT

跛曳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跛足曳行。

引证解释

⒈  跛足曳行。

汉 焦赣 《易林·剥之萃》:“脛足跛曳,不可以行。”
《宋史·道学传三·朱熹》:“周必大 言 熹 上殿之日,足疾未瘳,勉强登对。上曰:‘朕亦见其跛曳。’”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试院鹤啄封》:“幼良 因臀疮,未即发,犹跛曳同游院前。”

跛曳(bo ye)同音词

  • 1、博夜[bó yè ]

    1.长夜,整夜。《管子.侈靡》:"圣人者,省诸本而游诸乐,大昏也,博夜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大昏也,博夜也,冥冥汶汶,雾雾氛氛,重重锢昏,皎日坠渊……然卒不闻孔子天地之全,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悲夫!"一说"博夜"即"博弈"。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 2、伯业[bó yè ]

    1.霸者的功业。伯,通"霸"。

跛曳词语接龙

  • 1、1.谓夫妇二人牵引过市叫卖。
  • 2、1.飘动貌。 2.迟缓貌。 3.象声词。
  • 3、1.拉,牵引。
  • 4、1.犹摇影。 2.神话传说中的剑名。
  • 5、1.谓拖着脚后跟,使足不离地,小步行走。 2.犹接踵。
  • 6、1.拖着足。《后汉书.马援传》:"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后常用为英勇将领的典实。
  • 7、1.犹佩印。古代佩印用组绶,因以曳组为佩印的代称。
  • 8、1.卷纸空白,只字未写。谓考试交白卷。 2.比喻白色的云气或江水等。
  • 9、1. 舞蹈中的滑步或擦步。
  • 10、1.古代作战用的一种诈敌方法。即以车曳柴起尘,造成众军奔驰的假象,以迷惑敌人。
  • 11、1.犹拉长。
  • 12、1.牵制。
  • 13、1.拖地。 2.倒卧在地。
  • 14、1.摇动,飘荡。
  • 15、1.拖曳网渔具的绳索。常用的有麻绳﹑棕绳﹑钢丝绳等。
  • 16、1.穿白绢衣服。
  • 17、1.拖着鞋子。革,革履。
  • 18、1.抽丝。
  • 19、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2."曳裾王门"之省称。
  • 20、1.走卒;衙役。
  • 21、1.铺开的白绢。常用以比喻白色的云气或江水。
  • 22、1.犹穿戴。语本《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毛传:"娄亦曳也。"孔颖达疏:"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娄与曳连,则同为一事。"
  • 23、1.拖着鞋子。形容闲暇﹑从容。
  • 24、1.古代的一种戎装。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

跛曳的相关查询

跛曳的意思解释、跛曳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