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ǎn tú  ]
  • ㄊㄢˇ ㄊㄨˊ
  • FJG IWGS

坦涂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坦途”。

⒉  平坦的道路。

⒊  比喻顺利的形势或境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坦途”。

⒉  平坦的道路。

《庄子·秋水》:“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説,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近来自説寻坦涂,犹上虚空跨緑駬。”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作堂名是是,自説行坦途。”
冯牧 《沿着澜沧江的激流》:“但是,前面也不是坦途,一座陡峭的石壁正笔立在急流冲去的方向。”

⒊  比喻顺利的形势或境况。

毛泽东 《论持久战》四十:“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最初几天,他的冷枪不算得手,接着就跨入胜利的坦途,每天都可以打死一两个甚至两三个敌人。”

国语辞典

⒈  平坦的道路。也作「坦途」。

《庄子·秋水》:「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

坦涂(tan tu)同音词

  • 1、贪图[tān tú ]

    很想得到;极力追求:贪图享受。

  • 2、滩涂[tān tú ]

    指河流或海流夹带的泥沙在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形成的浅海滩。

  • 3、谈吐[tán tǔ ]

    出言吐语;谈论:谈吐风趣优雅|美姿容,善谈吐。

  • 4、谭吐[tán tǔ ]

    1.指说话时的措词和态度。

  • 5、坦途[tǎn tú ]

    1.见"坦涂"。

坦涂词语接龙

  • 1、1. 用作包皮、保护、装饰或面层的一层任何物质。
  • 2、1.泥车。古代送葬用的明器。 2.喻空有虚名而无实用价值的东西。
  • 3、1.指涂车与刍灵,皆古代送葬之物。 2.指灵柩。
  • 4、1.谓途中停留。
  • 5、1.犹涂改。
  • 6、1.路走到尽头。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道尽涂殚﹐回车而还。"后用以喻没有前途﹐犹言穷途。
  • 7、1.路途。
  • 8、1.谓涂抹﹑漫布于地。 2.惨死;遭受残害。 3.谓彻底败坏而不可收拾。
  • 9、1.毒害;蹂躏。
  • 10、1.路人。
  • 11、1.《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毛传:"涂,泥;附,着也。"原谓猿本会爬树,勿需再教,如污泥之上又着污泥。后用以喻恶上加恶。 2.犹言拼凑;吸取。 3.犹言牵强附会;随意篡改。
  • 12、1.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
  • 13、1. 用一层修整的、保护的或封闭的任何物质来覆盖或涂敷。
  • 14、1.古代一种品质优良的柑橘。产于湿土盐地。
  • 15、1.行人于途中唱的歌谣。
  • 16、1.与不相识的人在路上偶然相逢。
  • 17、1.唐制,诏敕若不便于执行,给事中得加以改动奏进,谓之"涂归"。
  • 18、1.犹轨道。
  • 19、1.轨迹,途径。
  • 20、1.谓封禅时和金为泥而涂封。
  • 21、1.见"涂径"。
  • 22、1.犹行潦。谓道路泥泞积水。
  • 23、俗称“油漆”。涂布于物体表面能干结成膜的一类有机高分子胶体混合物溶液的总称。具有保护和装饰等作用。早期以植物油为基本材料(油基漆),现多用合成树脂及改性油或合成油为原料,后者成膜的硬度、光亮持久性、抗酸碱性、抗燃性等均优于前者。
  • 24、1.《太平御览》卷九七○引晋陆机《与弟云书》:"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后用作石榴的别名。

坦涂的相关查询

坦涂的意思解释、坦涂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