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í juān  ]
  • ㄌ一ˊ ㄐㄨㄢ
  • DJFD RKE

厘捐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即厘税。

引证解释

⒈  即厘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
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 《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 咸丰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
《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迨后天下多事,始创榷货抽釐之制,藉资军餉。釐捐最旺时,岁收二千万。”

厘捐(li juan)同音词

  • 1、礼眷[lǐ juàn ]

    1.尊重眷顾。

  • 2、立卷[lì juǎn ]

    1.为档案材料建立卷宗。

  • 3、丽娟[lì juān ]

    1.汉武帝所宠爱的宫女名。后多泛指美女。

厘捐词语接龙

  • 1、1.捐纳出身的官吏。
  • 2、1.死的婉辞。
  • 3、1.见"捐宾客"。
  • 4、1.废除;消除。
  • 5、1.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境。
  • 6、1.弃逐;抛弃。
  • 7、1.抛弃;废弃。
  • 8、1.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清代的一种弊政。
  • 9、1.纳资求官。
  • 10、1.见"捐馆舍"。
  • 11、1.舍弃国家。
  • 12、1.犹捐躯。
  • 13、1.弃灰。商鞅立法,弃灰于道者受刑。后因以"捐灰"为典,指刑罚苛刻。
  • 14、饥饿而死:老弱流离,捐瘠道路。
  • 15、1.脱去铠甲。
  • 16、1.指明清两代纳粟报捐入国子监为监生。始于明景帝初。初限于生员,后扩大及平民,称为例监。清代因之。
  • 17、1.去掉荐席。表示谦逊。
  • 18、1.除去阶梯。
  • 19、1.弃金。 2.捐助钱财。
  • 20、1.遗留小马。谓为官廉洁,不谋私利。
  • 21、1.清代专掌捐纳事务的机关。其在中央者为京捐局,在地方者为外捐局。
  • 22、1.捐弃玉玦。喻出会相爱者未遇因失望而捐弃信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 23、捐助款项:向灾区~ㄧ~办学。
  • 24、1.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分暂行事例及现行常例两种。

厘捐的相关查询

厘捐的意思解释、厘捐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