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è wén  ]
  • ㄘㄜˋ ㄨㄣˊ
  • WMJ UBD

侧闻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从旁听到。谓传闻,听说。汉贾谊《吊屈原赋》:“侧闻屈原兮,自沈汨罗。”唐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诗:“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清黄景仁《晓过滁州》诗:“侧闻酿泉水,云可醒人心。”亦用作谦词。

引证解释

⒈  从旁听到。谓传闻,听说。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侧闻 屈原 兮,自沉 汨罗。”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诗:“侧闻 阴山 胡儿语,西头 热海 水如煮。”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侧闻 酿泉 水,云可醒人心。”
亦用作谦词。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罢駑,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
郭沫若 《归去来·到浦东去来》:“他( 张发奎 )很慷慨地和慰劳队诸人握手言欢,我也侧闻了他的高论。”

国语辞典

⒈  从旁听得。

《列子·天瑞》:「夫子尝语伯昏瞀人,吾侧闻之。」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侧闻(ce wen)同音词

  • 1、策文[cè wén ]

    1.古代祭皇帝陵墓所用的哀策文。 2.策命文书。 3.策问文。

  • 2、策问[cè wèn ]

    以经义或政事设问以试士。起于汉代,后科举考试多采用: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 3、册文[cè wén ]

    1.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

侧闻词语接龙

  • 1、1.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
  • 2、1.听到美名。
  • 3、1.趁早;赶早。
  • 4、1.中医学名词。望﹑闻﹑问﹑切四诊之一。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变化,后者凭嗅觉辨别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
  • 5、1.接受命令或教导。
  • 6、有名望的人:少正卯,鲁之闻人也|社会闻人。
  • 7、1.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 8、1.听说;知道。 2.见闻;知识。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 9、1.犹奏闻。
  • 10、1.有声名的妇女。
  • 11、1.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 12、1.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
  • 13、1.听到鸡叫。指黎明。 2.见"闻鸡起舞"。
  • 14、1.显达﹑有名望的家族。
  • 15、1.听到和看见。 2.所闻所见;知识。 3.嗅到。
  • 16、1.亦作"闻徤"。 2.谓趁强健之时。
  • 17、1.见"闻健"。
  • 18、1.领教;受教。
  • 19、诗人。江苏丹徒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著有长诗《复仇的火焰》,诗集《天山牧歌》、《河西走廊行》等。
  • 20、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 21、1.接受教诲。
  • 22、①听到名声:对于他,我还未见过,只是闻名而已。 ②有名:举世闻名。
  • 23、1.《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传为舜时的乐名,孔子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 24、1.听到声音。 2.听到消息。

侧闻的相关查询

侧闻的意思解释、侧闻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