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ō luó  ]
  • ㄙㄨㄛ ㄌㄨㄛˊ
  • SII SLQ

桫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俗称“树蕨”。蕨类植物,桫椤科。木本。茎干直立、粗壮,通常高3桫椤8米。羽状复叶丛生茎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南方各地也有。可供观赏。根、茎含淀粉,可食用。已列为中国一级保护植物。

引证解释

⒈  梵文音译。或译为“娑罗”。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八十岁时于 拘尸那拉城 外桫椤双树林圆寂。我国寺庙中多以七叶树代替。

唐 殷尧藩 《赠惟俨师》诗:“拟扫緑阴浮佛寺,桫欏高树结为邻。”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我救的这月里桫欏永长寿。”
清 赵翼 《泊燕子矶游永济寺》诗:“一树桫欏旧相识,曾经见我黑头年。”

⒉  蕨类植物。桫椤科。木本。茎柱状,直立,高3-8公尺。下部生黑色粗毛,上部叶痕呈鳞纹状,叶片长1-3公尺,三回羽状复叶,丛生于干顶。孢子囊群多数,小型,近小羽轴着生。我国南方溪边林下多有生长。茎含淀粉,可供食用。

国语辞典

⒈  植物名:(1)​ 桫椤科桫椤属,常绿木本。干高数公尺至十余公尺,下生黑褐色粗毛,叶长六、七十公分,形状似蕨,丛生干顶,叶背生子囊群。多生于湿暖的地方。(2)​ 山茶科桫椤属,落叶乔木。干高六至七公尺,树皮平滑,呈赤褐色,叶互生,椭圆形,有细小锯齿,夏季叶腋开白花,瓣五片,形似山茶,结实如珠,熟则裂开,木料坚实。

桫椤(suo luo)同音词

  • 1、索落[suǒ luò ]

    1.萧条;冷落。 2.数落;责备。 3.怂恿。

  • 2、娑罗[suō luó ]

    1.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娑罗》:"盛弘之《荆州记》曰:'巴陵县南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缪启愉校释:"娑罗是龙脑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印度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

桫椤词语接龙

  • 1、茖葱1.一种野葱。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山葱。
  • 2、洛女1.指洛水女神。
  • 3、洛派1.宋儒程颢程颐兄弟是洛阳人,后人便称其学派为洛派。
  • 4、洛浦1.洛水之滨。 2.借指洛神。
  • 5、洛桥1.指洛阳市天津桥。桥在洛水上,故亦称"洛桥"。
  • 6、洛汭1.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 2.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
  • 7、洛桑瑞士著名游览和疗养城市。人口126万(1982年)。有纺织、乐器、陶瓷等工业,葡萄酒酿造业甚盛。面山濒湖,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许多国际会议常在此举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此。
  • 8、洛社1.宋欧阳修梅尧臣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 2.即洛阳耆英会。 3.洛阳社的简称。
  • 9、裸葬1.裸体而葬。谓不用衣衾棺椁。
  • 10、裸逐1.相传商纣王穷奢极欲,"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赤身裸体,追逐其间。事见《史记.殷本纪》。
  • 11、躶躬1.犹言赤身露体。
  • 12、躶身1.犹言赤身露体。
  • 13、躶袒1.谓裸露身体。
  • 14、躶軆1.见"裸体"。
  • 15、躶形1.犹言赤身露体。
  • 16、躶葬1.谓赤身埋葬。
  • 17、瘰串1.即瘰疬。
  • 18、瘰疬1.病名。即淋巴腺结核。俗称疬子颈﹐多发生在颈部﹐有时也发生在腋窝部。
  • 19、蠃虫不长羽毛鳞甲的虫:时则有蠃虫之孽。
  • 20、洛伯1.洛国君长。
  • 21、洛薄1.落魄。穷困失意。洛,通"落";薄,通"魄"。
  • 22、洛叉1.梵语。数词。十万。一说为万。
  • 23、洛成1.梳篦的异名。
  • 24、洛川1.洛水。即今河南省洛河。

桫椤的相关查询

桫椤的意思解释、桫椤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