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jiù  ]
  • ㄅ一ˋ ㄐ一ㄡˋ
  • NK YI

避就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避开与趋就。

⒉  回避迁就。

⒊  “避祸就福”之省称。

引证解释

⒈  避开与趋就。

《庄子·盗跖》:“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
成玄英 疏:“夫欲之则就,恶之则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师教而后为之哉。”
宋 苏轼 《思堂记》:“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復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
清 赵执信 《行十八滩中》诗:“篙师工避就,色授颐指挥。”

⒉  回避迁就。

《魏书·高允传》:“至如 高允 者,真忠臣矣。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论,至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而説,无所避就。”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但《论语》云:邦君树塞门。树犹屏也。不言君,但言邦,此皆委曲避就之意也。”
章士钊 《黄花岗之役·赵伯先事略》:“又激于意气,跅弛不羈,被酒大言,无所避就。”

⒊  “避祸就福”之省称。

宋 陈亮 《三国纪年·陈登田畴》:“以如是之资,而使志士思避就之计,岂不甚可惜哉!”

国语辞典

⒈  逃避坏的,接近好的。也作「辟就」。

《商君书·定分》:「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避就(bi jiu)同音词

  • 1、逼酒[bī jiǔ ]

    1.强迫饮酒。

  • 2、逼僦[bī jiù ]

    1.强制租赁。

  • 3、毕究[bì jiū ]

    1.穷究;深入研究。 2.犹毕竟,终归。

  • 4、碧酒[bì jiǔ ]

    1.清澄的美酒;清酒。

  • 5、弊久[bì jiǔ ]

    1.指破损﹑陈旧之物。

  • 6、避酒[bì jiǔ ]

    1.谓在宴会中因怕劝酒而避席。

  • 7、避咎[bì jiù ]

    1.避免罪过或过失。 2.避免祸害。

避就词语接龙

  • 1、①居中(做某事):~调停。 ②其中:这件事他们三个人都知道,~老王知道得最清楚。
  • 2、坐到坐位上:按顺序~。也作就座。
  • 3、1.见"就坐"。
  • 4、1.按次序归位。 2.比喻处于或置于合适的位次。
  • 5、1. 作伴;搭伴。如:就伴同行。
  • 6、1.就征。
  • 7、便(~儿)顺便:你上街~把这封信发了。
  • 8、到吃饭地方去吃饭:他们几个在机关食堂~。
  • 9、1.犹临蓐﹐分娩。 2.起草﹐属稿。
  • 10、1.登车。
  • 11、1.造就﹐养成。
  • 12、就在此地或此时:~前往 ㄧ文章~结束。
  • 13、1.被逮捕。
  • 14、〈书〉上路;动身:束装~ㄧ来信催促立即~。
  • 15、就在原处(不到别处):~正法ㄧ~取材,~使用。
  • 16、1.指免职回家。
  • 17、1.犹就田。
  • 18、在某个学校读书:早年曾~于清华大学。
  • 19、1.被处死刑。
  • 20、听从支配和控制:迫使~。
  • 21、1.犹就谷。
  • 22、1.受封。
  • 23、1.接受安抚。
  • 24、1.从师。语出《礼记.由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郑玄注:"外傅﹐教学之师也。" 2.宋代设置在京的学校名。

避就的相关查询

避就的意思解释、避就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