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ǜ lǜ  ]
  • ㄌㄩˋ ㄌㄩˋ
  • TVG TVG
  • AA式

律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山高峻貌。

引证解释

⒈  山高峻貌。

《诗·小雅·蓼莪》:“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律律, 王安石 以为山之崒嵂。”

国语辞典

⒈  山势高大险峻的样子。

《诗经·小雅·蓼莪》:「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律律(lv lv)同音词

  • 1、律吕[lǜ lǚ ]

    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共有十二个,从低音到高音依次奇数为“律”、偶数为“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后也泛指音律或乐律。

  • 2、虑率[lǜ lǜ ]

    1.大率,大概。

  • 3、慺慺[lǚ lǚ ]

    1.勤恳貌;恭谨貌。

  • 4、旅旅[lǚ lǚ ]

    1.优游从容貌。

  • 5、闾率[lǘ lǜ ]

    1.闾胥。

  • 6、吕律[lǚ lǜ ]

    1.我国古代乐律有阳律﹑阴律各六,合为十二律。阳六曰律,阴六曰吕;合称律吕或吕律。

  • 7、屡屡[lǚ lǚ ]

    副词。表示情况一再出现:屡屡创造新记录|屡屡战胜对方。

  • 8、缕缕[lǚ lǚ ]

    1.犹言一丝丝。形容纤细。 2.连续不断。 3.常用以形容接连出现的细长的东西。 4.详尽。 5.谓情意不尽。

  • 9、率履[lǜ lǚ ]

    1.遵循礼法。履,礼。

  • 10、率率[lǜ lǜ ]

    1.象声词。

律律词语接龙

  • 1、1.律吕之本,指黄钟。古以黄钟为十二律之本,其余十一律皆据之以生。
  • 2、1.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
  • 3、1.戒律的教义。
  • 4、1.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以黄钟律的管长为准,以累黍为法。相传黄帝命伶伦造律之尺,一黍之纵长,命为一分,九分为一寸,共计八十一分为一尺,是为律尺。以黍粒横排,则百粒为一尺,相当于纵黍八十一粒。
  • 5、1.法典;律条。
  • 6、1、有规律的运动:脉搏的~|生命的~。2、比喻有规律的发展、运行:社会的~|古城伴着现代化的~呈现出新的面貌。
  • 7、1.古代计度,皆出于黄钟之律,故称律度。度指长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计算容积﹑重量。《左传.文公六年》:"着之话言,为之律度。"杜预注:"钟律度量,所以治历明时。"一说犹法度﹑法制。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犹规矩,法度。 3.音律的法度标准。
  • 8、1.法律。 2.律吕的法则。 3.指格律。 4.规律。
  • 9、1.《汉书.律历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后因以"律风"指和风。
  • 10、1.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 11、1.守小乘戒律的人所穿的法衣。
  • 12、文体名。赋的一种形式。对偶工整,音律、押韵均有严格规定。为唐、宋科举考试所采用。
  • 13、1.指戒律。 2.格律。
  • 14、1.山谷名。即黍谷。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相传地寒不生五谷,战国邹衍吹律于此而地温,始生黍,故名。
  • 15、1.见"律管"。
  • 16、1.指法律系统。
  • 17、1.谓律管候气。
  • 18、1.约束自己;要求自己。
  • 19、1.纪律。
  • 20、1.指研究佛教经义的人。
  • 21、1.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均,"韵"的古字。
  • 22、1.法令条文。
  • 23、1.高大貌。律,通"垒"。
  • 24、1.见"律历"。

律律的相关查询

律律的意思解释、律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