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烽烟。喻战火。
引唐 元稹 《授牛元翼承德军节度使制》:“人愿为用,寇不敢前,扫吾氛烟,捨此安往!”唐 皎然 《奉送袁高使君诏徵赴行在效曹刘体》诗:“天子幸 汉中,轘辕阻氛烟。”
1.指水边和低下平坦的土地。
1.娇艳的颜色。借指花朵花瓣。 2.指美丽的容颜。
1.犹气焰。喻指人的威势﹑意气。
1.分灶为炊。
1.翻脸。
1.缭乱的烟雾。形容漫布飘忽之状。
1.亦作"焚砚"。 2.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焚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1.见"焚研"。
1.忿怒的话;怨恨的话。
氛烟的意思解释、氛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