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é luán  ]
  • ㄏㄜˊ ㄌㄨㄢˊ
  • T YOQ

和銮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同“和鸾”。

引证解释

⒈  同“和鸞”。参见“和鑾”。

汉 班固 《东都赋》:“登玉輅,乘时龙,凤盖棽丽,和鑾玲瓏。”
《后汉书·崔駰传》:“岂暇鸣和鑾,清节奏哉?”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军戎选轻捷,和鑾御调柔。”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者登车有和鑾之音,谓马动则鑾鸣,车动则和应也。鑾或作鸞,其义皆同。鸞以其有声;鑾以其金为之也。”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龢”,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鑾”。 《文选·班固<东都赋>》:“凤盖棽丽,龢鑾玲瓏。”
李周翰 注:“和鑾,铃也。”

和銮(he luan)同音词

  • 1、和鸾[hé luán ]

    1.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

  • 2、鹤鸾[hè luán ]

    1.鹤和鸾凤。皆为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 3、鹤卵[hè luǎn ]

    1.鹤蛋。比喻美石或珠玉。 2.对人幼子的美称。

  • 4、呵卵[hē luǎn ]

    1.比喻谄媚奉承,达到下流地步。卵,睾丸。

  • 5、龢銮[hé luán ]

    1.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龢",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

和銮词语接龙

  • 1、1.犹銮驾。
  • 2、1.环上有小铃的刀。
  • 3、殿1.金銮殿的省称。
  • 4、1.犹和鸾。
  • 5、1.天子的车驾。天子车驾有銮铃﹐故称。 2.借指天子。
  • 6、1.地名。即今江苏省仪征县。仪征本为南唐时的迎銮镇﹐故又称銮江。
  • 7、1.銮旗。
  • 8、1.天子的车驾和警卫。
  • 9、1.人君所乘车之铃。
  • 10、1.犹銮驾。
  • 11、1.銮旗。 2.借指天子。
  • 12、1.唐德宗时﹐尝移学士院于金銮殿旁的金銮坡上﹐后遂以銮坡为翰林院的别称。
  • 13、1.銮旗。
  • 14、1.銮舆。
  • 15、1.銮铃声。
  • 16、1.亦作"銮?"。 2.即銮驾﹐天子车驾。 3.借指天子。
  • 17、1.銮驾行迹。借指銮驾。
  • 18、旗车1.上有銮旗的车。为天子卤簿所属车。
  • 19、仪卫1.清代官署名。清改明锦衣卫为銮仪卫﹐掌乘舆供奉卤簿仪仗之事。
  • 20、驾队子1.天子出行时的仪仗队。
  • 21、娈婉1.美好貌。
  • 22、娈童1.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男。
  • 23、鸾掖1.宫殿边门。借指宫殿。 2.犹鸾台。门下省的别名。
  • 24、鸾液1.指鸦片。

和銮的相关查询

和銮的意思解释、和銮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