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ēnɡ wén  ]
  • ㄕㄥ ㄨㄣˊ
  • TAK UBD

升闻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上闻。

引证解释

⒈  上闻。

《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孔子家语·执辔》:“升闻於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丰其年。”
宋 王禹偁 《君者以百姓为天赋》:“舆人謌颂,乃大 舜 之升闻;自我聪明,信惟 尧 之是则。”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一出:“圣神文武臣欢颂,玄德升闻重,衣冠拜九重。”

升闻(sheng wen)同音词

  • 1、绳文[shénɡ wén ]

    1.指上古时代用以记事的绳结。

  • 2、绳纹[shénɡ wén ]

    1.古代陶器的一种纹饰。用缠有绳子的工具在陶坯上拍印而成,多在陶器的腹部。中国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的陶器常有这种纹饰。

  • 3、声文[shēnɡ wén ]

    1.泛指音调。 2.特指曲谱及词。

  • 4、声闻[shēnɡ wén ]

    1.亦作"声问"。 2.音信。 3.名声。

  • 5、声问[shēnɡ wèn ]

    1.见"声闻"。

  • 6、省文[shěnɡ wén ]

    1.省略其文字。亦指简称或略语。 2.减少字的笔画。

  • 7、省问[shěnɡ wèn ]

    1.审察询问。 2.探望;问候。

  • 8、省问[shěnɡ wèn ]

    ①审察;查问:再三省问|亲自省问。 ②探望问候:因家中省问勤劳,俱有赏赐。

  • 9、圣文[shènɡ wén ]

    1.指圣人的文章典籍。 2.谓天子的文德。 3.指周文王。 4.指汉文帝。

  • 10、圣问[shènɡ wèn ]

    1.对帝王询问的尊称。

升闻词语接龙

  • 1、1.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
  • 2、1.听到美名。
  • 3、1.趁早;赶早。
  • 4、1.中医学名词。望﹑闻﹑问﹑切四诊之一。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变化,后者凭嗅觉辨别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
  • 5、1.接受命令或教导。
  • 6、有名望的人:少正卯,鲁之闻人也|社会闻人。
  • 7、1.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 8、1.听说;知道。 2.见闻;知识。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 9、1.犹奏闻。
  • 10、1.有声名的妇女。
  • 11、1.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 12、1.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
  • 13、1.听到鸡叫。指黎明。 2.见"闻鸡起舞"。
  • 14、1.显达﹑有名望的家族。
  • 15、1.听到和看见。 2.所闻所见;知识。 3.嗅到。
  • 16、1.亦作"闻徤"。 2.谓趁强健之时。
  • 17、1.见"闻健"。
  • 18、1.领教;受教。
  • 19、诗人。江苏丹徒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著有长诗《复仇的火焰》,诗集《天山牧歌》、《河西走廊行》等。
  • 20、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 21、1.接受教诲。
  • 22、①听到名声:对于他,我还未见过,只是闻名而已。 ②有名:举世闻名。
  • 23、1.《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传为舜时的乐名,孔子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 24、1.听到声音。 2.听到消息。

升闻的相关查询

升闻的意思解释、升闻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