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ǔ qiū  ]
  • ㄔㄨˇ ㄑ一ㄡ
  • SSN RTH

楚丘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地名。春秋戎州己氏之邑。

⒉  古地名。春秋卫地。《左传·闵公二年》:“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封卫于楚丘。”杨伯峻注:“楚丘,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后用为迁移之典。

⒊  复姓。战国齐有楚丘先生。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引证解释

⒈  古地名。 春秋 戎州 己氏 之邑。

《春秋·隐公七年》:“戎 伐 凡伯 于 楚丘 以归。”
杨伯峻 注:“楚丘 当为 戎州 己氏 之邑,地界 曹国 与 宋国 之间。据《一统志》, 楚丘城 在今 山东省 成武县 西南、 曹县 东南三十里。 杜 注以为 卫 地,误。”

⒉  古地名。 春秋 卫 地。

《左传·闵公二年》:“僖 之元年, 齐桓公 迁 邢 于 夷仪,封 卫 於 楚丘。”
杨伯峻 注:“楚丘,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
后用为迁移之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江 南閭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

⒊  复姓。 战国 齐 有 楚丘先生。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楚丘(chu qiu)同音词

  • 1、楚邱[chǔ qiū ]

    1.楚地山丘。

  • 2、楚囚[chǔ qiú ]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晋俘虏,晋人称他为“楚囚”。后用以指被囚禁或处境窘迫的人: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3、初秋[chū qiū ]

    1.秋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秋。

楚丘词语接龙

  • 1、1."兵"的隐语。
  • 2、1.山坡。 2.犹丘墓。
  • 3、1.山坡。 2.墓旁。
  • 4、1.空城。
  • 5、1.即丘甸。
  • 6、1.指《左传》。
  • 7、1.孔丘﹑姬旦的并称。
  • 8、1.《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丘之祷久矣。'"后以"丘祷"指祈求消灾祛病。
  • 9、1.古代划分田地和政区的单位名称。古井田制,四丘为甸,亦谓之乘。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后用以泛指乡村﹑田野。
  • 10、1.小山丘;小土堆。
  • 11、1.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
  • 12、1.山陵之地。参见"丘墟"。 2.坟墓。 3.传说中的古代典籍《九丘》《三坟》的简称。
  • 13、1.泛指坟墓。大者曰丘,小者曰封。 2.指丘封之制。
  • 14、1.山丘;土山。
  • 15、1.春秋郑国军赋制度。
  • 16、1.不知;阙如。
  • 17、①山和溪谷。泛指山水美丽的地方:庐山访丘壑。 ②乡村;家乡:得归丘壑,以养余年。
  • 18、1.空旷;荒凉。 2.荒野;废墟。
  • 19、1.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鲁成公因齐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谷梁传·成公元年》。按
  • 20、1.《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葵,锦葵。孔丘赞葵之智,故以"丘锦"喻才智。
  • 21、1.古代田制单位。丘,十六井;井,九百亩。 2.乡村;乡邑。 3.空井;枯井。佛家常以喻老而不堪复用之身。
  • 22、1.孔丘和孟轲的并称。
  • 23、1.传说狐死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丘窟"指家乡。窟,指狐穴。
  • 24、1.乡里。

楚丘的相关查询

楚丘的意思解释、楚丘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