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í jí  ]
  • ㄐ一ˊ ㄐ一ˊ
  • KBNY KBNY
  • 拟声词
  • AA式

戢戢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密集貌。顺从貌。鱼张口貌。象声词。形容细小之声。

引证解释

⒈  密集貌。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戢戢乱峯里,一峯独凌天。”
宋 苏舜钦 《天平山》诗:“吴 会 括众山,戢戢不可数,其间号 天平,突兀为之主。”
清 唐孙华 《狎客》诗:“戢戢附群蚁,殷殷聚飞螡。”
王旡生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举亿兆人之材力,咸戢戢於一范围之下,如羊豕然。”

⒉  顺从貌。

清 平云 《孤儿记》:“戢戢然勿敢少违。”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不见夫戏兽者乎。以马之骏、以猴之黠、以狮之戾、以象之钝,而能使趋蹌率舞於一庭,应弦合节,戢戢如法者,何也?”

⒊  象声词。形容细小之声。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八:“翩翩帘外鷰,戢戢巢内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口技》:“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

⒋  鱼张口貌。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宋 梅尧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诗:“戢戢后池鱼,随波去难留。”
清 黄宗羲 《振华郑公神道碑》:“戢戢如枯鱼之委于泥沙。”

国语辞典

⒈  状声词。形容鱼唼水的声音。

唐·杜甫〈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戢戢(ji ji)同音词

  • 1、畟畟[jì jì ]

    1.锋利貌。《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毛传:"畟畟,犹测测也。"孔颖达疏:"以畟畟文连良耜,则是利刃之状,故犹测测以为利之意也。"朱熹集传:"畟畟,严利也。"一说,深耕貌。马瑞辰通释:"胡承珙曰:'《尔雅》:深,测也。《说文》:测,深所至也。畟畟﹑测测,皆状农人深耕之貌。'今按《淮南子.原道篇》注:'度深曰测。'则以耜入地之深亦得曰测。《尔雅》舍人注:'畟畟,耜入地之貌。'亦状其入地之深。"

  • 2、岋岋[jí jí ]

    1.动摇不定貌。

  • 3、叽叽[jī jī ]

    1.形容小声争吵。

  • 4、肌肌[jī jī ]

    1.肌肉强直貌。

  • 5、戢迹[jí jì ]

    1.匿迹。

  • 6、记迹[jì jì ]

    1.记录考实。 2.记下行实。

  • 7、记籍[jì jí ]

    1.计籍﹔簿书。 2.指记于簿籍。 3.典籍。 4.登记在册。

  • 8、忌疾[jì jí ]

    1.见"忌嫉"。

  • 9、忌嫉[jì jí ]

    1.亦作"忌疾"。 2.妒忌,猜忌。

  • 10、棘棘[jí jí ]

    1.刚直。 2.拘泥。 3.象声词。

戢戢词语接龙

  • 1、1.安辑和睦。
  • 2、1.敛翼止飞。
  • 3、1.匿迹。
  • 4、1.密集貌。 2.顺从貌。 3.象声词。形容细小之声。 4.鱼张口貌。
  • 5、1.亦作"戢影"。 2.匿迹;隐居。
  • 6、1.约束士兵。
  • 7、1.收敛,不敢放肆。
  • 8、1.敛鳞不游。 2.喻蓄志待时。
  • 9、1.众多貌。 2.汇集。
  • 10、1.犹言安定秩序。
  • 11、1.收起刀剑等利器。
  • 12、1.敛迹;藏身。
  • 13、1.束手。
  • 14、1.藏尾。形容收敛而不敢嚣张。
  • 15、1.犹畏服。
  • 16、1.息兵。 2.阁名。
  • 17、1.止息。
  • 18、1.谨慎小心。
  • 19、1.停船。喻家居不仕。
  • 20、1.敛翅止飞。 2.喻归隐或谦卑自处。
  • 21、1.见"戢景"。
  • 22、1.敛翅止飞。
  • 23、1.约束统治。
  • 24、1.收集装运。

戢戢的相关查询

戢戢的意思解释、戢戢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