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讥讽嘲笑。
英sardonic; sarcastic;
引宋 司马光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既处讥嘲地,谁为长厚人。”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君子之文,以不磨灭为幸。非君子则以不磨灭为不幸;使后人一番瀏览,一番讥嘲,不如磨灭之乾浄矣。”艾芜 《流离》:“有的又现出不满的样子,讥嘲地说:‘真是!五千元一碗的干饭不吃,要出来喝五千元一碗的清米汤!’”
例如:「他因受不了同事的讥嘲,愤而辞职。」
近讽刺 讥诮 挖苦
1. 由反向的两股潮流而形成的激流现象。
1.指巢父。相传为尧时隐士。
1.雨后晴朗的早晨。
1.亦称"冀南币"。 2.1939年10月抗日根据地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流通于晋﹑冀﹑鲁、豫边区。1948年5月后成为华北解放区本位币﹐同年底停止发行。
1.谓杜鹃借巢生子。 2.比喻临时借宿。
1. 波涛翻腾的海;尤指由两股湍流汇合的海。
1.在预定范围内收集各家著作编辑成的书。
讥嘲的意思解释、讥嘲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