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浅陋的言论;卑贱者的言论。多用为自谦之词。
⒈ 谦称自己的言论浅陋。
引《旧唐书·卷一六四·李绛传》:「臣等备位,无所发明,但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臣,必当自效。」
1. 幼小的燕子。
1.目光所及。 2.显眼;引人注目。 3.看不顺眼。
1.说话;发言。
1.犹显眼。
1.演员登台表演。
1.《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郑玄笺:"大射之礼,宾初入门,登堂即席,其趋翔威仪甚审知,言不失礼也。"朱熹集传:"初筵,初即席也。"后指宴饮之始,亦泛指宴饮。
1.指操楚语。 2.借指操楚语的人。
1.《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后因以"楚颜"指屈原放逐后憔悴的容颜。亦泛指忧时愤世的愁容。
1.楚歌。 2.楚地美女。比喻美丽的花朵。
1.对自己眼睛的谦称。
刍言的意思解释、刍言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