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ǎi pū  ]
  • ㄇㄞˇ ㄆㄨ
  • NUDU RHY

买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宋元的一种包税制度。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包商(买扑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后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元时的包税范围更加扩大。

引证解释

⒈  宋 元 的一种包税制度。 宋 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包商(买扑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后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 元 时的包税范围更加扩大。

宋 欧阳修 《乞免蒿头酒户课利札子》:“臣窃见 河 东买扑酒户,自兵兴数年,不计远近,并将月纳课利,支往边上折纳米粟。”
宋 张耒 《明道杂志》:“仁宗 时,有大豪 焦隐 者,尝诣三司投状,乞买扑 解州 盐池,岁纳浄利。”

国语辞典

⒈  一种宋元时包商承税收的制度。也作「扑买」。

《宋史·卷一八五·食货志下七》:「绍兴元年,两浙酒坊买扑上添净利钱五分,季输送户部。」

买扑(mai pu)同音词

  • 1、卖扑[mài pū ]

    1.犹扑卖。宋元时一种赌博形式,多以掷钱为之,视铜钱正反面的多少定输赢。小商贩常以之招徕生意。

买扑词语接龙

  • 1、1.象声词。多形容笑声。
  • 2、1.杖击﹐鞭打。
  • 3、1.鞭笞。
  • 4、[?]形容眼泪向下掉的声音。
  • 5、1.殴打。 2.相扑。 3.扑击除灭。 4.拍打。
  • 6、1.犹扫荡。
  • 7、1.刀名。通长一尺九寸五分﹐刃长一尺四寸。上广下狭﹐木柄缠革。参阅《清会典图录.武备图》。
  • 8、1.忽然。形容快速。 2.象声词。形容碰撞的声音。
  • 9、1.掷地。 2.指跌倒于地。 3.遍地。
  • 10、1.武术中的相扑﹑摔跌。 2.跌跌撞撞。 3.前倾跌落。
  • 11、1.象声词。物体落水声。
  • 12、1. 搏斗。如: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13、1.处理;决定。
  • 14、1.满堆。
  • 15、1.谓以鞭扑来惩罚。周代市刑之重者。
  • 16、1.侵犯。
  • 17、1. 往脸上或身上拍擦香粉或爽身粉。
  • 18、1.扑击。
  • 19、1.指狎妓。
  • 20、1.犹洗刷。
  • 21、1.打击。
  • 22、1.杀马而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礼仪。
  • 23、1.亦作"扑剪"。 2.扑灭铲除。
  • 24、1.宋时承办酿造﹐实行包税﹐叫"扑酒"。

买扑的相关查询

买扑的意思解释、买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