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án yí  ]
  • ㄇㄢˊ 一ˊ
  • YOJ GXW

蛮夷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来蛮夷间。——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为降虏于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the marns-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蛮彝”。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总论》:“蜀 地僻陋有蛮彝风。”
欧榘甲 《新广东》五:“况南方自古以为蛮夷,然其地温暖,万物繁生,觅食甚易。”

国语辞典

⒈  汉族对外族四夷的称呼。

《国语·楚语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五折》:「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扫蛮夷辅圣朝。」

戎狄 夷狄

蛮夷(man yi)同音词

  • 1、谩訑[màn yí ]

    1.亦作"谩他"。 2.欺诈。

  • 2、漫溢[màn yì ]

    1.水满向外流。

  • 3、嫚易[màn yì ]

    1.轻侮,欺侮。 2.和缓。

  • 4、慢訑[màn yí ]

    1.见"慢弛"。

  • 5、谩忆[màn yì ]

    1.随意思忆。谩﹐通"漫"。

  • 6、蛮彝[mán yí ]

    1.见"蛮夷"。

  • 7、蛮裔[mán yì ]

    1.蛮荒之地。

  • 8、满意[mǎn yì ]

    1.决意,一心一意。 2.意愿得到满足。 3.满以为;原先料想。 4.犹充盈。

  • 9、满溢[mǎn yì ]

    1.太多而漫出。 2.充盈;丰厚。

  • 10、慢易[màn yì ]

    懒惰玩忽;轻慢侮辱:慢易生忧|谕诫陪祀官毋慢易|高祖箕倨詈,甚慢易之。

蛮夷词语接龙

  • 1、1.平正和偏颇;平坦和险阻。
  • 2、1.夷服之外的地方﹐泛指荒远地区。
  • 3、1.伤残﹐死亡。
  • 4、1.旧时指上海的租界。亦以称旧上海。犹言洋场﹐含贬义。
  • 5、1.平坦而宽广。
  • 6、1.平和通达。
  • 7、1.伯夷和巢父的并称。用以指品行高洁的人。
  • 8、1.疾病平复痊愈。比喻生民疾苦的解除。
  • 9、1.古丧礼陈尸之床。
  • 10、1.平和纯正。
  • 11、1.旷达。
  • 12、1.谓性情平和淡泊。
  • 13、1.平易恬静。
  • 14、1.平定。
  • 15、1.平易之道。 2.平坦的道路。
  • 16、1.谓夷人之性。 2.常德。
  • 17、1.同列﹐同辈。
  • 18、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3.视为夷狄。
  • 19、1.犹夷踞。
  • 20、1.谓平定叛乱。 2.指外族入侵的战祸。
  • 21、1.杀戮﹐屠杀。
  • 22、1.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 23、1.灭亡。
  • 24、1.夷人的歌曲。亦泛指外族的歌曲。

蛮夷的相关查询

蛮夷的意思解释、蛮夷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