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iān zhù  ]
  • ㄅ一ㄢ ㄓㄨˋ
  • XYN AFT
  • 动词

编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将现有的材料及自己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写成书或文章。

write; compile;

引证解释

⒈  编撰著录。

《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
《后汉书·皇后纪序》:“向使因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来,岂不休哉!”

国语辞典

⒈  编辑著述。

《后汉书·卷一〇·皇后纪上·序》:「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

编著(bian zhu)同音词

  • 1、贬逐[biǎn zhú ]

    1.降职和放逐。

  • 2、编珠[biān zhū ]

    1.编列着的一串明珠。

  • 3、编竹[biān zhú ]

    1.指用细竹竿或竹片编织成的篱笆。

  • 4、萹竹[biǎn zhú ]

    1.即萹蓄。

  • 5、萹茿[biǎn zhú ]

    1.即"萹蓄"。一名"扁竹"。

  • 6、变主[biàn zhǔ ]

    1.遭受盗贼打劫的事主。

  • 7、扁诸[biǎn zhū ]

    1.剑名。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闾冢……铜椁三重,坟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阖闾以'鱼肠'为不祥之物,函封不用,筑冶城于牛首山,铸剑数千,号曰'扁诸'。"一说"扁诸"当作"偏诸",谓剑饰,非剑名。见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纟部》"绦"﹑朱起凤《辞通.六鱼》"偏诸"条。

  • 8、抃祝[biàn zhù ]

    1.谓欢舞颂祝。

编著词语接龙

  • 1、1.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 2.著作的成品。 3.见"著作郎"。
  • 2、出名;闻名:中国人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
  • 3、1. 载录;记述收录。
  • 4、1. 有名,出名。如:著名人士。
  • 5、1.撰写著作。
  • 6、1.撰写文章;编纂。 2.著作和编纂的成品。
  • 7、1.书或文章的写作者。
  • 8、作郎1.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其属有著作佐郎(后代或称佐著作郎)﹑校书郎﹑正字等。晋元康中改属秘书省,称为大著作。唐代主管著作局,亦属秘书省。宋元因之,惟宋别有国史院,故著作郎仅参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等。明代废。亦省称"著作"。
  • 9、作权也称“版权”。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所享有的与自己的作品有关的权利。知识产权的一种。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 10、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 11、作权法也称“版权法”。国家关于确认和保护著作人和其他著作权所有者的著作权权利的法律。是因创作、传播和使用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内容包括著作权主体、著作权客体、著作权内容、著作权限制、著作权继承和转让、侵犯著作权的处罚等。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英国于1710年颁布的《安妮女王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9月7日通过,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 12、手成春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13、书立说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 14、述等身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 15、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 16、朝离1.即株离。古东方少数民族乐名。
  • 17、枓栱1.斗栱。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叠构成。
  • 18、藷藇1.即薯蓣。
  • 19、藷芋1.即藷藇。
  • 20、藷蔗1.甘蔗。
  • 21、鸀琟1.同"鸀鳿"。 2.鸟名。
  • 22、主诉1.医学上指病人对自我感觉最痛苦的病情的简要叙述。2.主要的诉讼。
  • 23、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一部作品可以有一个主题,也可以有多个主题。
  • 24、主体①事物的主要部分:合唱队以中学生为主体|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②见“主体与客体”。

编著的相关查询

编著的意思解释、编著的拼音怎么读?